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𠁮󰫈󰫏󰫋󰫍󰫊𠦑󰫌󰫎󰫐󰫇󰫉𡬟𡬧𡭫󰫆𢆑󰫑

說 明

正  字 A00474 又-06-08
說文釋形 手寫字,拾也。从又,尗聲。汝南名收芋為叔。手寫字,叔或从寸。(式竹切)
字樣說明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拾也。从又,尗聲。楷書寫法:左半作「尗」:下半寫法如「小」,豎筆鉤起。右半作「又」:一橫撇、一捺,相接封口。「寂」、「椒」、「淑」、「菽」等字偏旁同此。若為上偏旁時,左下豎筆不鉤,如︰「督」字。本典收「尗」為「菽」之異體字。
注  音 ㄕㄨˊ
漢語拼音 shú
釋  義

1. 撿拾。《說文解字.又部》:「叔,拾也。」《詩經.豳風.七月》:「九月叔苴,采荼薪樗。」漢.毛亨.傳:「叔,拾也。」

2. 兄弟中排行第三者。《儀禮.士冠禮》:「伯某甫,仲、叔、季,唯其所當。」

3. 稱謂:

⑴ 用以稱父親之弟,或家族中與父同輩而年紀小於父親者。如:「叔父」、「叔侄」。《禮記.曾子問》:「已祭而見伯父、叔父,而后饗冠者。」《北史.卷五二.齊宗室諸王列傳下.文襄諸子》:「孝琬呼阿叔,帝怒曰:『誰是爾叔?敢喚我作叔!』」

⑵ 用以稱父親平輩友人中年紀小於父親者。如:「王叔叔」。漢.班固《白虎通.卷七.三綱六紀》:「父之昆弟不俱,謂之世叔。」《儒林外史》第一回:「王大叔麼?他在二十里路外王家集親家家吃酒去了。」

⑶ 用以稱丈夫之弟。如:「小叔」。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一九:「多是丈夫與叔叔做的事,須與奴家無干。」《官場現形記》第五回:「被他叔子一頭撞來,剛正撞在肚皮上。」

4. 姓。如漢代有叔壽。

⇒「掓」之異體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