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
異體字

󰫃󰫁󰫂𠬡

說 明

正  字 A00472 又-02-04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覆也。从又,厂反形。手寫字,古文。(府遠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覆也。从又、厂。手寫字,古文。(府遠切)
字樣說明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覆也。从又、厂。楷書寫法:起筆作橫,不作撇;下之「又」,橫撇與捺相接封口。「叛」、「扳」、「板」、「版」、「皈」、「舨」、「販」、「阪」、「飯」等字偏旁同此。另「返」字,因在捺筆上,改末筆為頓。
注  音 ㄈㄢˇㄈㄢˋㄈㄢ
漢語拼音 ㈠fǎn ㈡fàn ㈢fān
釋  義

ㄈㄢˇ

1. 翻轉。《說文解字.又部》:「反,覆也。」《詩經.周南.關雎》:「悠哉悠哉,輾轉反側。」《孟子.公孫丑上》:「以齊王,由反手也。」

2. 回來。通「返」。《論語.子罕》:「吾自衛反魯,然後樂正。」《戰國策.衛策》:「衛君其以其言告邊境智伯,果起兵而襲衛,至境而反。」

3. 歸還、退還。通「返」。《孟子.梁惠王下》:「王速出令,反其旄倪,止其重器。」《宋史.卷三九五.列傳.方信孺》:「反俘、歸幣可也,縛送首謀,於古無之。」

4. 類推。《論語.述而》: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,則不復也。」《韓非子.揚權》:「因天之道,反形之理,督參鞠之,終則有始。」

5. 反省。《孟子.公孫丑上》:「自反而不縮,雖褐寬博,吾不惴焉。」《淮南子.氾論》:「紂居於宣室,而不反其過。」

6. 違背。《國語.周語下》:「視遠,日絕其義;足高,日棄其德;言爽,日反其信;聽淫,日離其名。」《列子.仲尼》:「白馬非馬,孤犢未嘗有母,其負類反倫,不可勝言也。」

7. 背叛。如:「官逼民反」、「造反」。《呂氏春秋.仲夏紀.古樂》:「成王立,殷民反。」《新唐書.卷一○九.列傳.崔義玄》:「時睦州女子陳碩真舉兵反。」

8. 重複。《論語.述而》:「子與人歌而善,必使反之,而後和之。」漢.趙岐.注:「樂其善,故使重歌而自和之。」《荀子.賦》:「與愚以疑,願聞反辭。」唐.楊倞.注:「反辭,反覆敘說之辭。」

9. 反對。如:「反貪汙」、「反浪費。」

10.相反。《韓非子.六反》:「害者,利之反也……亂者,治之反也。」宋.蘇軾《仇池筆記.徐仲車二反》:「徐積,字仲車,古之獨行,於陵仲子不能過。然其詩文則怪而放,如玉川子,此一反也。」

11.反而。《詩經.邶風.谷風》:「不我能慉,反以我為讎。」《史記.卷七○.張儀列傳》:「自以為故人,求益,反見辱。」

12.倒反。《史記.卷二八.封禪書》:「及到,三神山反居水下。」

13.漢字傳統標音方法的一種,也稱作「反切」。如:「東,德紅反。」

ㄈㄢˋ

「反反」:態度莊重的樣子。《詩經.小雅.賓之初筵》:「其未醉止,威儀反反。」漢.毛亨.傳:「反反,言重慎也。」《詩經.周頌.執競》:「威儀反反,既醉既飽,福祿來反。」

㈢ㄈㄢ

翻案。如:「平反」。《史記.卷三○.平準書》:「杜周治之,獄少反者。」唐.司馬貞.索隱:「反音番。反謂反使從輕也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