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 明
正 字 | A04657 |
---|---|
說文釋形 | 大徐本: |
字樣說明 | |
注 音 | ㈠ |
漢語拼音 | ㈠gǔ ㈡gū |
釋 義 | ㈠ 1. 支撐人或動物身體之支架組織。如:「筋骨」、「接骨」、「脊椎骨」、「脫胎換骨」。《說文解字.骨部》:「骨,肉之覆也。」《韓非子.解老》:「人希見生象也,而得死象之骨,案其圖以想其生也。」《史記.卷二九.河渠書》:「穿渠得龍骨,故名曰龍首渠。」 2. 承物之支架。如:「傘骨」、「鋼骨大樓」。明.李時珍《本草綱目.卷三五.木部.櫚木》:「木性堅,紫紅色,亦有花紋者,謂之花櫚木,可作器皿、扇骨諸物。」《紅樓夢》第三一回:「不防又把扇子失了手,掉在地下,將骨子跌折。」 3. 人之氣概或作風。如:「傲骨」、「風骨」。唐.王維〈少年行〉詩四首之二:「敦知不向邊庭苦,縱死猶聞俠骨香。」 4. 指文學作品之體幹與風格。唐.李白〈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〉詩:「蓬萊文章建安骨,中間小謝又清發。」金.王若虛《滹南集.卷四○.詩話》:「茆璞評劉夷叔長短句,謂以少陵之肉傅東坡之骨,亦猶是也。」 5. 姓。如隋代有骨儀。 ㈡ㄍㄨ 1. 「骨朵兒」:北平、河北方言。指未開放之花朵。亦作「骨都兒」。 2. 「骨碌」:滾轉貌。如:「只見他眼珠子骨碌骨碌的轉,不知在打什麼主意。」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