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󶰄

說 明

正  字 A04630 馬-05-15
說文釋形 「駑」《說文》不錄。
字樣說明 上作「奴」︰左半「女」之末橫筆斜挑;右半之「又」,兩筆起筆處相接,寫法參「奴」字。下「馬」上三橫筆皆接左豎,下作橫折鉤。
注  音 ㄋㄨˊ
漢語拼音
釋  義

1. 劣馬、能力低劣之馬。《玉篇.馬部》:「駑,最下馬也。」《楚辭.東方朔.七諫.謬諫》:「駑駿雜而不分兮。」明.康海《中山狼》第三折:「騎著這骨稜稜瘦駑駘,走著這遠迢迢屈曲路。」

2. 低劣、不好。《荀子.勸學》:「駑馬十駕,功在不舍。」《戰國策.秦策四》:「天下莫強於秦、楚,今聞大王欲伐楚,此猶兩虎相鬥,而駑犬受其弊。」南朝宋.劉義慶《世說新語.品藻》:「駑牛可以負重致遠。」

3. 比喻才力淺薄、愚鈍無能。如:「駑才」、「駑鈍」。《史記.卷八一.廉頗藺相如列傳》:「相如雖駑,獨畏廉將軍哉?」漢.司馬遷〈報任少卿書〉:「僕雖罷駑,亦嘗側聞長者之遺風矣。」

4. 軟弱無力。三國魏.嵇康〈與山巨源絕交書〉:「性復疏懶,筋駑肉緩。」《明史.卷二五九.熊廷弼列傳》:「及見官兵駑弱,遽爾乞骸以歸,將置君恩何地?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