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 明
正 字 | A04558 |
---|---|
說文釋形 | 大徐本: |
字樣說明 | 左半作「果」︰中豎一貫而下,不鉤,末捺改點,寫法參「果」字。右半「頁」左下撇上觸橫筆。 |
注 音 | ㈠ |
漢語拼音 | ㈠kě ㈡kē |
釋 義 | ㈠ 1. 小頭。《說文解字.頁部》:「顆,小頭也。」五代十國.徐鍇《說文繫傳》卷一七:「今言物一顆猶一頭也。」 2. 土塊。《漢書.卷五一.賈鄒枚路傳.賈山》:「為葬薶之侈至於此,使其後世曾不得蓬顆蔽塚而託葬焉。」唐.顏師古.注:「顆,謂土塊。」 ㈡ㄎㄜ 1. 小而圓形之物。唐.元稹〈田家詞〉:「旱塊敲牛蹄趵趵,種得官倉珠顆穀。」唐.戎昱〈玉臺題湖上亭〉詩:「綠竿初長笋,紅顆未開蓮。」 2. 量詞。計算粒狀或圓形物體之單位。如:「一顆糖果」、「三顆花生米」。《說文解字.頁部》「顆」字清.段玉裁.注:「引伸為凡小物一枚之偁,珠子曰『顆』、米粒曰『顆』是也。」唐.杜甫〈野人送朱櫻〉詩:「數迴細寫愁仍破,萬顆勻圓訝許同。」宋.蘇軾〈食荔支〉詩二首之二:「日啖荔支三百顆,不妨長作嶺南人。」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