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𦣝𦣞󶨎𩑪󶧽𩒫󶧰󶧳󶧹󶧼󶧲󶨆󶧾󶧶󶧵󶧺󶨏󶧷󶨂󶧴󶧻󶨋󶨈󶧸󶨀󶨁𩠛󶨅󶧱󶨊󶨉󶨃󶨍󶨇󶧿󶨌𩠢󶨄

說 明

正  字 A04557 頁-07-16
說文釋形
「頤」《說文》古文作「手寫字」,篆文作「頤」。
大徐本:手寫字手寫字(顄)也。象形。凡手寫字之屬皆从手寫字手寫字,篆文手寫字手寫字,籀文从首。(與之切)
段注本:手寫字手寫字(顄)也。象形。凡手寫字之屬皆从手寫字手寫字,篆文手寫字手寫字,籀文从手寫字。(與之切)
字樣說明

此字《說文解字》正篆作「手寫字」,顄也。象形。段玉裁注云:「此文當橫視之,橫視之則口上口下口中之形俱見矣。」重文作「手寫字」,後通行重文之形,楷書寫法:左半作「手寫字」:左下折筆作方筆,中作兩豎一「口」,不作「臣」,寫法參「手寫字」(C11178)字、「姬」字。右半「頁」之左下撇上觸橫筆。

注  音 ˊ
漢語拼音
釋  義

1. 下巴。《說文解字.𦣝部》:「𦣝(頤),𩔞(顄)也。」《莊子.漁父》:「左手據膝,右手持頤以聽。」唐.韓愈〈送侯參謀赴河中幕〉詩:「君頤始生鬚,我齒清如冰。爾時心氣壯,百事謂己能。」《新唐書.卷八三.諸帝公主列傳.高宗三女》:「主方額廣頤,多陰謀。」

2. 保養。如:「頤養天年」。《龍龕手鑑.頁部》:「頤,養也。」《後漢書.卷四九.王充王符仲長統列傳.王符》:「頤育萬民,以成大化。」唐.韓愈〈閔已賦〉:「惡飲食乎陋巷兮,亦足以頤神而保年。」

3. 助詞。用於加強語氣,無義。《史記.卷四八.陳涉世家》:「夥頤,涉之為王沉沉者!」唐.司馬貞.索隱:「按又言『頤』者,助聲之辭也。」

4. 姓。如隋代有頤炅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