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𠮑𡖁󶤴𣮴󶤵󶤱𩊸󶤲󶤳󶤮󶤰󶤯𩍔𩍸

說 明

正  字 A04518 革-08-17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蹋鞠也。从革,匊聲。手寫字,鞠或从C09765。(居六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蹋鞠也。从革,匊聲。手寫字,鞠或从手寫字。(居六切、求六切)
字樣說明 左半「革」之中豎,上接「廿」;右半作「匊」︰「勹」內作「米」:上下四筆不接橫、豎,寫法參「匊」(B00263)字、「掬」字。
注  音 ㄐㄩˊ
漢語拼音
釋  義

1. 古代的一種皮球。球面為皮革,內部充氣或填塞鳥羽等柔軟物。《說文解字.革部》:「鞠,蹋鞠也。」《資治通鑑.卷一九九.唐紀十五.高宗永徽三年》:「朕聞胡人善為擊鞠之戲。」唐.杜甫〈清明〉詩二首之二:「十年蹴鞠將雛遠,萬里鞦韆習俗同。」

2. 養育、撫育。如:「鞠育」。《詩經.小雅.蓼莪》:「父兮生我,母兮鞠我。」《晉書.卷四九.列傳.嵇康》:「母兄鞠育,有慈無威。」

3. 彎曲。《論語.鄉黨》:「入公門,鞠躬如也。」《初刻拍案驚奇.卷七》:「小道士遵師言,鞠躬傍站。」

4. 幼小、幼稚。《爾雅.釋言》:「幼、鞠,稚也。」《書經.康誥》:「兄亦不念鞠子哀,大不友於弟。」

5. 申告、宣告。《舊唐書.卷一七九.張濬傳》:「若能此際排難解紛,陳師鞠旅,共誅寇盜,迎奉鑾輿,則富貴功名,指掌可取。」

6. 盈、多。《詩經.小雅.節南山》:「昊天不傭,降此鞠哅。」

7. 審問。通「鞫」。《漢書.卷一七.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》:「鞠獄不實。」漢.王符《潛夫論.述赦》:「而彼冤之家,乃甫當乞鞠,告故以信直,亦無益於死亡矣。」

8. 窮困。通「鞫」。《書經.盤庚中》:「爾惟自鞠自苦。」

9. 通「菊」。《禮記.月令》:「鞠有黃華。」

10. 姓。如宋代有鞠常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