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󰨊󰨈󰨉󰨋󰨌即卽󰨇皍

說 明

正  字 A00452 卩-05-07
說文釋形

大徐本:手寫字,即食也。从皀,卪聲。徐鍇曰:「即,就也。」(子力切)
段注本:手寫字手寫字食也。从皀,卪聲。(子力切)

字樣說明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即食也。从皀,卪聲。楷書寫法:據篆隸定當作「卽」,然後世通行楷書多寫作「即」,左半作「手寫字」,末筆作一豎挑、一點,標準字體據此為正字,寫法參「皀」(C08084)字。「唧」、「節」、「鯽」等字偏旁同此。
注  音 ㄐㄧˊ
漢語拼音
釋  義

1. 就食。《說文解字.皂部》:「即,即食也。」

2. 靠近、投向。《論語.子張》:「即之也溫,聽其言也厲。」明.劉基〈登臥龍山寫懷二十八韻〉詩:「白雲在青天,可望不可即。」

3. 當下、立刻。《左傳.隱公四年》:「此二人者,實弒寡君,敢即圖之。」《後漢書.卷五一.李陳龐陳橋列傳.陳禪》:「夷賊素聞其聲,即時降服。」

4. 便、就。《史記.卷一○九.李將軍列傳》:「廣不中不發,發即應弦而倒。」《金瓶梅》第五九回:「卻說潘金蓮房中養活的一隻白獅子貓兒……,呼之即至,揮之即去。婦人常喚他是『雪賊』。」

5. 到、登上。《黃帝內經素問.卷六九.氣交變大論》:「芒而大倍常之一,其化甚;大常之二,其眚即也。」漢.應劭《風俗通義.卷二.正失》:「文帝即位二十三年,日月薄蝕,地數震動,毀壞民廬舍,關東二十九山,同日崩潰。」

6. 就是、便是。《左傳.襄公八年》:「非其父兄,即其子弟。」《史記.卷六三.老子韓非列傳.老子》:「儋即老子。」

7. 按照、依據。唐.元稹〈樂府古題序〉:「凡所歌行,率皆即事名篇,無復倚旁。」

8. 連詞。若、假使。《呂氏春秋.慎行覽.疑似論》:「置鼓其上,遠近相聞,即戎寇至傳鼓相告。」

9. 姓。如漢有單父令即賣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