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󶛮󶛪󶛭󶛲󶛩󶛱󶛫󶛧󶛨󶛤󶛬𨼕󶛦󶛯󶛥󶛰󶛴󶛳

說 明

正  字 A04444 阜-13-16
說文釋形

大徐本:手寫字,从也。从辵,𡐦省聲。(旬為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從也。从辵,隋聲。(旬為切)

字樣說明 此字段注本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從也。从辵,隋聲。楷書寫法:中「辶」為「辵」之偏旁變形,四畫;「隋」之左半「阝」共三畫,右半下从肉作「手寫字」,不作「月」,寫法參「隋」字。後世習慣將「阝」移置最左,遂歸「阜部」。「瀡」(B02339)字偏旁同此。
注  音 ㄙㄨㄟˊ
漢語拼音 suí
釋  義

1. 跟從於某些人、事、物之後。如:「跟隨」、「追隨」。《說文解字.辵部》:「隨,从也。」漢.揚雄〈解嘲〉:「夫蕭規曹隨,留侯畫策,陳平出奇,功若泰山,響若坻隤。」《三國志.卷三五.蜀書.諸葛亮傳》:「遭漢末擾亂,隨叔父玄避難荊州,躬耕于野,不求聞達。」

2. 沿著、順著。《書經.禹貢》:「禹敷土,隨山刊木,奠高山大川。」漢.楊惲〈報孫會宗書〉:「雖雅知惲者,猶隨風而靡。」唐.白居易〈與元微之書〉:「信手把筆,隨意亂書,封題之時,不覺欲曙。」

3. 聽任、任憑。《史記.卷四四.魏世家》:「聽使者之惡之,隨安陵氏而亡之。」《儒林外史》第一一回:「八股文章若做得好,隨你做甚麼東西──要詩就詩,要賦就賦──都是一鞭一條痕,一摑一掌血。」

4. 順便。唐.杜甫《北征》詩:「瘦妻面復光,癡女頭自櫛,學母無不為,曉妝隨手抹。」宋.洪邁《容齋隨筆.卷一.十九則》:「因其先後,無復詮次,故目之曰隨筆。」

5. 立即、接著。如:「隨時」、「隨即」。《漢書.卷九三.佞幸傳.鄧通》:「長公主賜鄧通,吏輒隨沒入之,一簪不得著身。」

6. 周代姬姓諸侯國。《集韻.平聲.支韻》:「隨,國名。」《左傳.桓公六年》:「楚武王侵隨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