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󶘄𨹜󶘅𨻉

說 明

正  字 A04417 阜-07-10
說文釋形 「陡」《說文》不錄。
字樣說明 左半作「阝」,共三畫;右半作「走」︰上作「土」,下作「止」之變易,中豎上接於「土」,末二筆作撇、捺,寫法參「走」字。
注  音 ㄉㄡˇ
漢語拼音 dǒu
釋  義

1. 坡度峻峭,近於垂直。如:「陡峭」、「又高又陡」。《集韻.上聲.厚韻》:「陡,峻立也。」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四:「再行過去,有陡峻高山遮在面前,繞山走去,多是深林。」《老殘遊記》第八回:「一邊是陡山,一邊是深谷。」

2. 垂直、直立。宋.秦醇《譚意哥傳》:「陡帳垂絲,清風射牖,疏簾透月,銀鴨噴香。」清.徐珂《清稗類鈔.戰事類.福康安柴大紀平臺灣》:「林爽文已攜妻孥走,據守集集埔。其地前臨大溪,就高岸,壘石為陡牆,長數里。」

3. 突然、驟然。如:「天氣陡變」。《紅樓夢》第九七回:「且說寶玉回來,舊病陡發,更加昏憒,連飲食也不能進了。」《老殘遊記》第二回:「那王小玉唱到極高三四疊後,陡然一落,又極力騁其千迴百折的精神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