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󶒼󶒺󶒽󶒻󶒹𨷲

說 明

正  字 A04364 金-17-25
說文釋形 「鑰」《說文》不錄。
字樣說明 左半「金」之捺筆改頓點,末橫筆斜挑;右半作「龠」︰「亼」下作三「口」,右下筆鉤起,寫法參「龠」(B06332)字。
注  音 ㈠(語音)ㄧㄠˋ ㈡(讀音)ㄩㄝˋ
漢語拼音 ㈠(語音)yào ㈡(讀音)yuè
釋  義

㈠(語音)ㄧㄠˋ

1. 門直閂,上穿橫閂下插地上之直木。同「𨷲」。漢.揚雄《方言》卷五:「戶鑰,自關而西謂之鑰。」

2. 開鎖器。如:鑰匙。《資治通鑑.卷九三.晉紀十五.明帝太寧三年》:「帝待之愈厚,宮門管鑰,皆以委之。」《喻世明言.卷三六.宋四公大鬧禁魂張》:「宋四公懷裡取個鑰匙,名喚做『百事和合』,不論大小粗細鎖都開得。」

3. 鎖。唐.丁用晦《芝田錄》:「門鑰必以魚者,取其不瞑目守夜之義。」宋.蘇軾〈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絕〉詩五首之一:「寄語重門休上鑰,夜潮留向月中看。」

4. 鎖閉、關閉。北齊.劉晝《新論.防慾》:「嗜慾之萌,耳目可關,而心意可鑰。」宋.羅大經《鶴林玉露.乙編.卷一.住山僧》:「貯以一篋,鑰而置之臥所。」

5. 鎮守、留守。《三朝北盟會編》卷二四八:「某被命典司留鑰,但當以死守,遑恤其他。」宋.周密《齊東野語.卷九.父執之禮》:「韓魏公留鑰北京日,李稷以國子博士為漕,頗慢公,公不與較,待之甚禮。」

6. 邊防要地、事物關鍵點。唐.李嶠〈攀龍臺碑〉:「若乃提六合之樞紐,扣二儀之鐍鑰。」《清史稿.卷四一八.袁甲三列傳》:「詔以臨淮為南北筦鑰,止勿行。」

ㄩㄝˋㄧㄠˋ之讀音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