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󶐊󶐉󶐌𨪼𨫻󶐋𨭇

說 明

正  字 A04325 金-09-17
說文釋形

大徐本:手寫字,八銖也。从金,垂聲。(直垂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八銖也。从金,手寫字聲。(直垂切)

字樣說明 左半「金」之捺筆改頓點,末橫筆斜挑;右半作「垂」︰始筆作撇,下从「土」;中間雙「十」,隔豎分開如「手寫字」,不相連筆,寫法參「垂」字。按:此字或作「鎚」(B05421),本典收為次常用字,且兼為「錘」之異體。
注  音 ㄔㄨㄟˊ
漢語拼音 chuí
釋  義

1. 古重量單位。《說文.金部》:「錘,八銖也。」《淮南子.說山》:「有千金之璧,而無錙錘之礛諸。」唐.慧琳《一切經音義》卷一百引《風俗通義》云:「銖六則錘」。

2. 掛於秤上之金屬塊,用以秤定重量。《玉篇.金部》:「錘,稱錘也。」《敦煌曲子詞.菩薩蠻》:「水面上秤錘浮,直待黃河徹底枯。」元.佚名《東南紀聞》卷三:「見鋪家用一秤錘,如冶鐵,如土硃石。」

3. 稱具有重量之器具或物品。如:「紡錘」。唐.陸龜蒙〈頃自桐江得一釣車〉詩:「曾招漁侶下清潯,獨繭初隨一錘深。」《藝文類聚》卷四四引晉.王廙〈笙賦〉:「弱舌紙薄,鉛錘內藏。」

4. 捶打物品之器具。如:「釘錘」、「錘子」。《晉書.苻生載記》:「常彎弓露刃以見朝臣,錘鉗鋸鑿備置左右。」《水滸全傳》第四九回:「莊客便將鐵錘來,敲開了鎖。」

5. 擣擊、敲打。通「鎚」。如:「千錘百鍊」。宋.劉過〈湖學別蘇召叟〉:「委身入鑪錘,顧此金百煉。」明.于謙〈石灰吟〉:「千錘萬擊出深山,烈火焚燒若等閒。」

6. 垂掛。《鄧析子.無厚》:「不治其本而務其末,譬如拯溺錘之以石,救火投之以薪。」西漢.揚雄《太玄.周》:「帶其鈎鞶,錘以玉環。」

7. 兵器名。柄上端為一金屬製之圓鐵球。通「鎚」。《儒林外史》第一二回:「鞭手寫字鐹錘,刀鎗劍戟,都還略有些講究。」



⇒「鎚」之異體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