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󶎺𨦣󶎻𨧨

說 明

正  字 A04303 金-07-15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芒也。从金,兊聲。手寫字,籀文說[銳],从厂、剡。(以芮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芒也。从金,兌聲。手寫字,籀文銳,从厂、剡。(以芮切)
字樣說明 左半「金」之捺筆改頓點,末橫筆斜挑;右半作「兌」︰首筆兩點作撇、點,與「八」筆意相似;下「儿」上接於「口」,寫法參「兌」字。
注  音 ㄖㄨㄟˋ
漢語拼音 ruì
釋  義

1. 上小下大,即尖。《說文解字.金部》:「銳,芒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芒者,艸耑也。艸耑必鑯。」《爾雅.釋山》:「銳而高嶠。」唐.杜甫〈久雨期王將軍不至〉詩:「銳頭將軍來何遲,令我心中苦不足。」

2. 鋒利。《廣雅.釋詁》:「銳,利也。」《荀子.賦》:「長其尾而銳其剽者邪?」宋.歐陽修《歸田錄》卷二:「余嘗見其廟像甚勇,手持一屠刀尖銳,按膝而坐。」

3. 鋒利之兵器。《漢書.卷一.高帝紀下》:「朕親被堅執銳,自帥士卒,犯危難,平暴亂。」唐.王維〈為羽林將軍祭武大將軍文〉:「帝在紫微,與君為衛,身恆披堅,手不捨銳。」

4. 精強、有力量。《左傳.桓公十一年》:「我以銳師宵加於鄖,鄖有虞心而恃其城,莫有鬥志。」《戰國策.齊策一》:「然後背太山,左濟,右天唐,軍重踵高宛,使輕車銳騎衝雍門。」

5. 精明、靈敏。如:「感覺敏銳」。《左傳.哀公十一年》:「子羽銳敏,我不欲戰而能默,洩曰驅之。」唐.朱敬則〈魏武帝論〉:「觀曹公明銳權略,神變不窮,兵折而意不衰。」

6. 精強之力量。如:「養精蓄銳」。《周書.卷三一.列傳.韋孝寬》:「今若更存遵養,且復相時,臣謂宜還崇鄰好,申其盟約,安人和眾,通商惠工,蓄銳養威,觀釁而動。」唐.杜甫〈北征〉詩:「官軍請深入,蓄銳何俱發。」

7. 急劇、明顯。《孟子.盡心上》:「於不可已而已者,無所不已。於所厚者薄,無所不薄也。其進銳者,其退速。」《聊齋志異.卷九.雲蘿公主》:「父忿恚得疾,食銳減。」

8. 姓。如晉代有銳管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