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𥮠󶍹

說 明

正  字 A04278 金-05-13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以鐵有所劫束也。从金,甘聲。(巨淹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以鐵有所劫束也。从金,甘聲。(巨淹切)
字樣說明 左半「金」之捺筆改頓點,末橫筆斜挑;右半作「甘」︰作一長橫、兩直豎、兩短橫,寫法參「甘」字。
注  音 ㄑㄧㄢˊ
漢語拼音 qián
釋  義

1. 古代刑具。用以鎖住罪犯頸部之鐵圈。《說文解字.金部》:「鉗,以鐵有所劫束也。」《漢書.卷六六.公孫劉田王楊蔡陳鄭傳.陳萬年》:「或私解脫鉗釱,衣服不如法,輒加罪笞。」《舊唐書.卷五○.刑法志》:「又繫囚之具,有枷、杻、鉗、鎖,皆有長短廣狹之制,量罪輕重,節級用之。」

2. 以鐵圈鎖住罪犯之頸部,後比喻遭受磨難。《史記.卷一○○.季布欒布列傳.季布》:「迺髡鉗季布,衣褐衣,置柳車中。」《永樂大典戲文三種.張協狀元.第四六齣》:「一意要讀詩書,一身望改換門閭,一路到京裡受鉗鎚。」

3. 關上、合上。通「拑」、「箝」。《莊子.田子方》:「口鉗而不欲言。」晉.潘岳〈西征賦〉:「假讒逆以天權,鉗眾口而寄坐。」

4. 夾物之用具。通「箝」。如:「火鉗」、「老虎鉗」。《三國演義》第五一回:「丁、徐二將救得周瑜到帳中,喚行軍醫者用鐵鉗子拔出箭頭,將金瘡藥敷掩瘡口,疼不可當,飲食俱廢。」

5. 惡。《呂氏春秋.士容論.審時》:「小米鉗而不香。」

6. 「鉗鉗」:妄言不謹誠的樣子。《孔子家語.卷一.五儀解》:「事任於官,無取捷捷,無取鉗鉗。」

7. 約束,壓迫。通「箝」。《後漢書.卷三四.梁統列傳》:「壽性鉗忌,能制御冀,冀甚寵憚之。」元.白樸〈陽春曲.輕拈斑管書心事套〉:「妳娘催逼緊拘鉗,甚是嚴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