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󶍳𨥒󶍴

說 明

正  字 A04274 金-04-12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三十斤也。从金,勻聲。手寫字,古文鈞,从旬。(居勻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三十斤也。从金,勻聲。手寫字,古文鈞,从旬。(居勻切)
字樣說明 左半「金」之捺筆改頓點,末橫筆斜挑;右半作「勻」︰「勹」中作二橫,不作「冫」,寫法參「勻」字。
注  音 ㄐㄩㄣ
漢語拼音 jūn
釋  義

1. 量詞。古代計算重量之單位。三十斤為一鈞。《說文解字.金部》:「鈞,三十斤也。」《左傳.定公八年》:「顏高之弓六鈞。」晉.杜預.注:「三十斤為鈞。」《孟子.梁惠王上》:「吾力足以舉百鈞,而不足以舉一羽。」《淮南子.主術》:「夫乘眾人之智,則無不任也。用眾人之力,則無不勝也。千鈞之重,烏獲不能舉也?」

2. 權衡。《後漢書.卷六六.陳王列傳.陳蕃》:「鈞此二者,臣寧得禍,不敢欺天也。」南朝宋.顏延之〈陶徵士誄〉:「度量難鈞,進退可限。」

3. 製作陶器時所用之轉輪。《集韻.平聲.諄韻》:「鈞,一曰陶旊輪。」《漢書.卷五一.賈鄒枚路傳.鄒陽》:「是以聖王制世御俗,獨化於陶鈞之上。」《漢書.卷五六.董仲舒傳》:「夫上之化下,下之從上,猶泥之在鈞。」

4. 同樣。通「均」。《孟子.告子上》:「鈞是人也,或為大人,或為小人,何也?」漢.趙岐.注:「鈞,同也。」《呂氏春秋.離俗覽.貴信》:「魯國去境數百里,今去境五十里,亦無生矣,鈞其死也,戮於君前。」漢.高誘.注:「鈞,等也。」

5. 相同。《漢書.卷七一.雋疏于薛平彭傳.于定國》:「定國皆與鈞禮,恩敬甚備,學士咸稱焉。」《漢書.卷七八.蕭望之傳》:「會庭中,與丞相鈞禮。」

6. 尊稱有關長輩或上級事物、行為等之敬詞。如:「鈞鑒」、「鈞啟」、「鈞安」。《三國演義》第五六回:「操顧謂眾文官曰:『武將既以騎射為樂,足顯威勇矣。公等皆飽學之士,登此高臺,可不進佳章以紀一時之勝事乎?』眾官皆躬身而曰:『願從鈞命。』」《水滸傳》第三回:「奉著經略相公鈞旨,要十斤精肉,切做臊子,不要見半點肥的在上頭。」《西遊記》第二○回:「大王,小將不才,蒙鈞令差往山上巡邏,忽遇一個和尚,他是東土大唐駕下御弟三藏法師,上西方拜佛求經,被我擒來奉上,聊具一饌。」

7. 姓。如漢代有鈞喜。《廣韻.平聲.諄韻》:「鈞,又姓。《風俗通》云:『楚大夫元鈞之後。』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