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𠿽A04265-005A04265-004A04265-011𨥏󶍣󶍢𩱉󶍥󶍤

說 明

正  字 A04265 金-02-10
說文釋形 「釜」《說文》作「鬴」。
大徐本:未命名,鍑屬。从鬲,甫聲。手寫字,鬴或从A04265-005,金聲。(扶雨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鍑屬也。从鬲,甫聲。手寫字,鬴或从金,父聲。(扶雨切)
字樣說明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正篆作「手寫字」,鍑屬也。从鬲,甫聲。重文作「手寫字」,从金,父聲。後通行作「釜」形,楷書寫法:上「父」首二筆之撇、點,與次二筆之撇、捺不相接。下本从「金」,楷化後上半之「人」頭與「父」之撇、捺相疊,寫法參「父」字。「滏」(B02219)字偏旁同此。
注  音 ㄈㄨˇ
漢語拼音
釋  義

1. 古代一種炊煮食具。即今之鐵鍋。如:「破釜沉舟」。段注本《說文解字.鬲部》:「鬴,鍑屬也。……釜,鬴或从金父聲。」《詩經.召南.采蘋》:「于以湘之,維錡及釜。」漢.毛亨.傳:「錡,釜屬。有足曰錡,無足曰釜。」三國魏.曹植〈七步〉詩:「萁在釜下然,豆在釜中泣。」《三國演義》第四二回:「今劉備釜中之魚,阱中之虎。」

2. 古量器名。戰國齊有「陳純釜」,罈形,容積20.58公升。《左傳.昭公三年》:「豆區釜鍾,四升為豆,各自其四以登於釜,釜十則鍾。」《管子.國畜》:「歲適凶,則市糴釜十繈,而道有餓民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