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󰦣𠥾󰦢󰦥󰦟󰦦󰦠󰦤󰦡𨒳

說 明

正  字 A00437 十-06-08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隸人給事者衣為卒。卒,衣有題識者。(臧沒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隸人給事者為卒。古以染衣題識,故从衣、一。(臧沒切)
字樣說明 此字段注本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隸人給事者為卒。古以染衣題識,故从衣、一。楷書寫法:上為「衣」之變易,「亠」下左右作撇、點,不捺;中作一長橫,下之中豎起筆稍出頭。「悴」、「瘁」、「碎」、「粹」、「翠」、「萃」、「醉」等字偏旁同此。
注  音 ㄗㄨˊㄘㄨˋ
漢語拼音 ㈠zú ㈡cù
釋  義

㈠ ㄗㄨˊ

1. 供驅遣、差役之人。如:「役卒」、「隸卒」、「販夫走卒」。段注本《說文解字.衣部》:「卒,隸人給事者為卒。」《史記.卷二九.河渠書》:「悉發卒數萬人穿漕渠,三歲而通。」

2. 士兵。如:「勁卒」、「士卒」。《左傳.隱公元年》:「大叔完聚,繕甲兵,具卒乘,將襲鄭。」唐.杜甫〈北征〉詩:「至尊尚蒙塵,幾日休練卒?」

3. 古代民眾之組織。五人一組為伍,百人一組為卒。《周禮.地官.小司徒》:「乃會萬民之卒伍而用之,五人為伍,五伍為兩,四兩為卒。」

4. 古代天子統領諸侯體系中,聚三十國稱「卒」。《禮記.王制》:「三十國以為卒,卒有正。」

5. 終止、結束。《詩經.豳風.七月》:「無衣無褐,何以卒歲?」《禮記.奔喪》:「三日五哭,卒,主人出送賓。」

6. 死亡。如:「暴卒」、「病卒」。《爾雅.釋詁》:「崩、薨、無、祿、卒……,死也。」《禮記.曲禮下》:「天子死曰崩,諸侯曰薨,大夫曰卒。」《北史.卷二七.列傳.谷渾》:「在官廉正,為太武所器重……卒諡文宣。」

7. 末、最後。《左傳.襄公十四年》:「公飲之酒,使大師歌〈巧言〉之卒章。」《孟子.盡心下》:「晉人有馮婦者,善搏虎,卒為善士。」

8. 當副詞:

⑴盡。《史記.卷一三○.太史公自序》:「於是卒述陶唐以來至于麟止。」

⑵終於、終究。漢.桓寬《鹽鐵論.非鞅》:「秦任商君,國以富強,其後卒并六國而成帝業。」

㈡ ㄘㄨˋ

倉促、突然。《史記.卷六七.仲尼弟子列傳》:「子貢賓去之晉,謂晉君曰:『臣聞之慮不先定,不可以應卒。』。」唐.司馬貞.索隱:「卒謂急卒也。」《史記.卷一二二.酷吏列傳.郅都》:「賈姬如廁,野彘卒入廁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