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𤖕𤖙𨟻󶌘󶌓󶌗𨡓󶌔𨡰󶌖󶌙󶌚󶌕

說 明

正  字 A04249 酉-11-18
說文釋形 「醬」《說文》作「28853」。
大徐本:手寫字,盬也。从肉,从酉,酒以和28853也。爿聲。手寫字,古文。手寫字,籀文。(即亮切)
段注本:未命名,醢也。从肉、酉,酒以龢28853也。爿聲。手寫字,古文28853如此。未命名,籀文。(即亮切)
字樣說明 此字段注本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醢也。从肉、酉,爿聲。段玉裁注云:「今俗作醬。」後世通行「醬」形。楷書寫法:上半作「將」:左半之「爿」,共四畫;右上从「肉」,作「手寫字」,不作「手寫字」,寫法參「將」字。下半「酉」內橫筆,兩端不接邊筆。
注  音 ㄐㄧㄤˋ
漢語拼音 jiàng
釋  義

1. 搗爛之肉泥。《說文解字.酉部》:「𨡓(醬),醢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从肉者,醢無不用肉也。」《周禮.天官.膳夫》:「羞用百二十品,珍用八物,醬用百有二十罋。」漢.鄭玄.注:「醬,謂醯醢也。」

2. 泥狀食物之通稱。如:「果醬」、「魚子醬」、「鵝肝醬」、「花生醬」。漢.枚乘〈七發〉:「熊蹯之臑,勺藥之醬。」唐.韓愈〈岳陽樓別竇司直〉詩:「中盤進橙栗,投擲傾脯醬。」

3. 豆、麵等發酵後,加鹽製成之調味品。如:「酢醬」、「甜麵醬」、「豆瓣醬」。《論語.鄉黨》:「不得其醬不食,肉雖多不使勝食氣。」《齊民要術.卷八.蒸缹法》:「缹豚法……令用醬清調味,蒸之。」

4. 以醬油等醃漬的。如:「醬瓜」、「醬菜」。宋.蘇軾《物類相感志.飲食》:「蘿蔔解醬豆腥,蘸醬喫不噯。」

5. 將食物浸漬於醬油裡,使添滋味。如:「把這些小黃瓜醬一醬。」

6. 攪和,混亂。《醒世姻緣傳》第九一回:「無明無夜,昏盆打醬,打罵不休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