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󶋜󶋙󶋘󶋗󶋕󶋛󶋖󶋔󶋚𨣳𨣶A04240-012

說 明

正  字 A04240 酉-08-15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不澆酒也。从酉,手寫字聲。(常倫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不澆酒也。从酉,C10559聲。(常倫切)
字樣說明 此字段注本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不澆酒也。从酉,手寫字聲。楷書寫法:左半「酉」下內橫筆,兩端不接邊筆;右半作「享」:下半作「子」,寫法參「享」字、「手寫字」(C10559)字。
注  音 ㄔㄨㄣˊ
漢語拼音 chún
釋  義

1. 質純之酒。《說文解字.酉部》:「醇,不澆酒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澆,󳆖(沃)也。凡酒沃之以水則薄,不雜以水則曰醇。」宋.蘇軾〈正月八日招王子高飲〉詩:「昨想玉堂空冷徹,誰分銀榼送清醇?」

2. 純一不雜、精粹。通「純」。《玉篇.酉部》:「󶋛(醇),粹也。」《書經.說命中》:「惟厥攸居,政事惟醇。」漢.孔安國.傳:「其所居行皆如所言,則王之政事醇粹。」《漢書.卷二二.禮樂志》:「殷殷鐘石羽籥鳴,河龍供鯉醇犧牲。」唐.顏師古.注:「醇謂色不雜也。」

3. 質樸、敦厚。通「淳」。如:「民風醇厚」。《史記.卷一○三.萬石張叔列傳.萬石君》:「兒寬等推文學至九卿,更進用事,事不關決於丞相,丞相醇謹而已。」宋.朱熹〈跋趙中丞行實〉:「趙公之孝謹醇篤,雖古人猶難之,三復其書,令人起敬。」

4. 酒味濃厚。《類篇.酉部》:「󶋛(醇),酒厚也。」三國魏.嵇康〈琴賦〉:「蘭肴兼御,旨酒清醇。」南朝宋.劉義慶《世說新語.德行》:「有一老翁犯法,謝以醇酒罰之。」

5. 化學名詞。化學上稱含有羥基(OH)之有機化合物為「醇類」。即烴分子上氫原子被羥基取代後之衍生物。醇類一般呈中性,低級醇易溶於水,多元醇帶甜味。常用於有機合成中,亦可作溶劑、清潔劑、飲料、燃料等多用途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