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󰦘󰦔󰦙󰦖󰦗󰦒󰦚󰦕󰦓

說 明

正  字 A00432 十-02-04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十龠也。从斗,亦象形。(識蒸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十合也。从斗,象形。合龠為合,龠容千二百黍。(識蒸切)
字樣說明 左作一短撇、一豎撇。「昇」(B01531)、「陞」(B05541)、呏(C01037)等字偏旁同此。
注  音 ㄕㄥㄉㄡˇ
漢語拼音 ㈠shēng ㈡dǒu
釋  義

㈠ㄕㄥ

1. 量詞。計算容量之單位。公制一升等於十合。段注本《說文解字.斗部》:「升,十合也。」《左傳.昭公三年》:「豆區釜鍾,四升為豆,各自其四以登於釜,釜十則鍾。」《三國演義》第六九回:「輅謂子春曰:『輅年少膽氣未堅,先請美酒三升,飲而後言。』」亦稱為「公升」。

2. 十合之量器。《正字通.十部》:「升,十合器也。」《隋書.卷一六.律曆志上》:「準為銅升,用頒天下。內徑七寸一分,深二寸八分,重七斤八兩。」

3. 進獻。《集韻.平聲.蒸韻》:「升,進也。」《呂氏春秋.孟秋紀.孟秋》:「農乃升穀,天子嘗新。」

4. 成熟。《廣韻.平聲.蒸韻》:「升,成也。」《論語.陽貨》:「舊穀既沒,新穀既升。」《穀梁傳.襄公二十四年》:「五穀不升為大飢。」

5. 登。《論語.先進》:「子曰:『由也,升堂矣,未入於室也。』」《儒林外史》第四一回:「又有極大的法船,照依佛家中元地獄赦罪之說,超度這些孤魂升天。」

6. 由下而上。如:「升旗」、「升官」、「提升」。《詩經.小雅.天保》:「如月之恆,如日之升。」唐.白居易〈祭盧虔文〉:「名因文著,位以才升。」

7. 點燃。如:「升火」。《老殘遊記》第七回:「升了一個大火盆。」

8. 《易經》卦名。六十四卦之一。巽(手寫字)下坤(手寫字)上。表示亨通之義。

9. 姓。如南朝宋有升元。

ㄉㄡˇ

⇒「斗」之異體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