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󰦏

說 明

正  字 A00428 匸-09-11
說文釋形 「匾」《說文》不錄。
字樣說明 部首作「匸」(音ㄒㄧˋ,折筆處為圓筆),不作「匚」(音ㄈㄤ,折筆處為方筆)。「匸」中作「扁」︰上「戶」起筆為撇,下半為「冊」之變形,右下筆鉤起,寫法參「扁」字。
注  音 ㄅㄧㄢˇ
漢語拼音 biǎn
釋  義

1. 供題字用之長方形木板或石板,通常高懸於門上、牆上。如:「匾額」、「橫匾」。《宋史.卷二四三.后妃列傳下.憲聖慈烈吳皇后》:「近嘗夢至一亭,匾曰:『侍康』。」清.倪濤《六藝之一錄.卷二七八.歷代書論.明豐道生學書法》:「若題匾字須求灑落,不可竟學寫碑字面。」

2. 圓形淺邊之竹器,形似小篩子。如:「竹匾」、「針線匾」。

3. 「匾㔸」:寬薄貌。《龍龕手鑑.匚部》:「匾,匾㔸,廣薄也。」亦作「褊褫」、「䐔䏲」、「𪖯𪖦」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