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󶉁󶈾󶉀󶈿󶉄󶉂󶉃𨞍󶉅𨟨A04215-005

說 明

正  字 A04215 邑-09-12
說文釋形 手寫字,江夏縣。从邑,手寫字聲。(五各切)
字樣說明 左半作「咢」︰上作「吅」,下作一短橫、一長橫、一豎橫折鉤,末筆起筆上不穿下橫筆,寫法參「咢」(B00328)字、「愕」字;右作「邑部」偏旁寫法「阝」,三畫。
注  音 ˋ
漢語拼音 è
釋  義

1. 當地名:

⑴ 春秋時楚國都邑,故城約在今湖北省武昌縣。《說文解字.邑部》:「鄂,江夏縣。」

⑵ 春秋時晉國都邑,故城約在今山西省鄉寧縣南方。

2. 湖北省之簡稱。

3. 托住花朵之部位。通「萼」。《詩經.小雅.常棣》:「常棣之華,鄂不韡韡。」

4. 邊際。通「堮」。《漢書.卷八七.揚雄傳上》:「並閭與茇手寫字兮,紛被麗其亡鄂。」三國魏.徐幹〈齊都賦〉:「南望無垠,北顧無鄂。」

5. 害怕。通「愕」。《漢書.卷六八.霍光金日磾傳.霍光》:「群臣皆驚鄂失色,莫敢發言。」《漢書.卷九七.外戚傳上.孝宣許皇后》:「光驚鄂,默然不應。其後奏上,署衍勿論。」

6. 姓。如漢代有鄂千秋。《通志.卷二七.氏族略》:「鄂氏,姬姓,晉鄂侯之後,以居於鄂邑,故支庶以為氏焉。漢初功臣安平侯鄂千秋,沛人,又巴郡蠻七姓,鄂其一也,望出武昌焉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