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𨛔󶈣󶈢

說 明

正  字 A04212 邑-08-11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天水狄部。从邑,咅聲。(蒲口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天水狄部。从邑,否聲。(蒲口切)
字樣說明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从邑,咅聲。楷書寫法:左半作「咅」:上「立」,中間兩筆上下輕觸橫筆,下作「口」,寫法參「咅」(C01055)字、「倍」字;右作「邑部」偏旁寫法「阝」,三畫。「蔀」(B04014)字偏旁同此。
注  音 ㄅㄨˋ
漢語拼音
釋  義

1. 門類、類別。多指書籍、文章之分類。如:「經部」、「子部」、「四部」。《玉篇.邑部》:「部,分判也。」漢.許慎〈說文解字敘〉:「分別部居,不相雜廁也。」《晉書.卷九二.文苑列傳.李充》:「於時典籍混亂,充刪除煩重,以類相從,分作四部,甚有條貫,秘閣以為永制。」

2. 部隊、軍隊。《史記.卷一一○.匈奴列傳》:「漢將軍王恢部出代擊胡輜重,聞單于還,兵多,不敢出。」《後漢書.卷一.光武帝紀上》:「昆陽即破,一日之閒,諸部亦滅矣。」

3. 統率。如:「所部者眾」。《史記.卷七.項羽本紀》:「春,漢王部五諸侯兵,凡五十六萬人,東伐楚。」《宋史.卷三六四.列傳.韓世忠》:「世忠獨部敢死士殊死鬥,敵少卻。」

4. 布置、安排。《漢書.卷一.高帝紀上》:「漢王大說,遂聽信策,部署諸將。」《續資治通鑑.卷九.宋紀九.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》:「壬申,部分諸將攻城。」

5. 古代官署。《警世通言.卷二四.玉堂春落難逢夫》:「車馬喧闐,盡六部九卿之輩。」《儒林外史》第四○回:「少保據著蕭雲仙的詳文,咨明兵部。工部核算。」

6. 中央政府院以下之行政機關名稱。如:「教育部」、「外交部」。

7. 專指機關中分別擔任不同職務之單位。如:「出版部」、「編輯部」。

8. 軍隊之領導機構或其所在地。如:「連部」、「營部」、「師部」、「總部」、「司令部」。

9. 部位、部分。如:「上部」、「內部」、「中部」、「北部」。

10. 部首。如:「二一四部首系統的第一部是『一』部,最後一部是『龠』部。」

11. 蓋斗。《周禮.考工記.輪人》:「信其桯圍以為部廣,部廣六寸。」漢.鄭玄.注引鄭司農云:「部,蓋斗也。」《遼史.禮志五》:「賜公主青幰車二,螭頭、蓋部皆飾以銀。」

12. 大杖。通「棓」。清.顧炎武《日知錄.卷二八.淮南子註》:「《淮南子.詮言訓》:『羿死於桃梧』。註云:『棓,大杖,以桃木為之,以擊殺羿。』」清朱駿聲《說文通訓定聲.頤部》:「部,墒借為棓。」

13. 當量詞:

⑴ 計算書籍、影視戲劇等之單位。如:「一部辭典」、「兩部單元劇」、「三部電影」。《紅樓夢》第一回:「至若佳人才子等書,則又千部共出一套。」《紅樓夢》第一六回:「說起當年太祖皇帝仿舜巡的故事,比一部書還熱鬧,我偏沒造化趕上。」。

⑵ 計算車輛或機器等之單位。如:「一部摩托車」、「三部推土機」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