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󶈡󶈟󶈠𨛦

說 明

正  字 A04211 邑-07-10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周制,天子地方千里,分為百縣,縣有四郡。故《春秋傳》曰:「上大夫受郡。」是也。至秦初置三十六郡,以監其縣。从邑,君聲。(渠運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周制,天子地方千里,分為百縣,縣有四郡。故《春秋傳》曰:「上大夫受縣,下大夫受郡。」是也。至秦初天下置三十六郡,以監縣。从邑,君聲。(渠運切)
字樣說明 左半作「君」︰上作「尹」,中長橫筆右端出頭,寫法參「君」字;右作「邑部」偏旁寫法「阝」,三畫。
注  音 ㄐㄩㄣˋ
漢語拼音 jùn
釋  義

1. 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區域之名稱。周時縣大郡小,以縣統郡,至秦始皇時,廢封建,行郡縣,郡大縣小,以郡統縣,漢以後歷代因襲,隋唐時曾罷郡置州,宋時改郡為府。《說文解字.邑部》:「周制,天子地方千里,分為百縣,縣有四郡。」《史記.卷六.秦始皇本紀》:「海內為郡縣,法令由一統。」

2. 頻仍。《爾雅.釋詁下》:「郡、仍,乃也。」漢.揚雄《法言.孝至》:「龍堆以西,大漠以北,郡勞王師,漢家不為也。」

3. 姓。如明代有郡敬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