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󶀾󶀷󶀽󶀸𨓺󶀼󶀻󶀶󶀹󶀵󶀺󶀳󶀴

說 明

正  字 A04167 辵-09-13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度也。从辵,咼聲。(古禾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度也。从辵,咼聲。(古禾切)
字樣說明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度也。从辵,咼聲。楷書寫法:左「辶」為「辵」之偏旁變形,四畫;右捺上作「咼」︰所从之「手寫字」,第三筆橫筆接右邊筆,與「骨」字相同,寫法參「咼」(B00327)字、「渦」字。「撾」(B01430)、「檛」(B01864)、「濄」(B02299)、「簻」(B03283)、「薖」(B04107)等字偏旁同此。
注  音 ㄍㄨㄛˋㄍㄨㄛ
漢語拼音 ㈠guò ㈡guō
釋  義

ㄍㄨㄛˋ

1. 經、歷。如:「經過」、「度過」。《說文解字.辵部》:「過,度也。」《孟子.離婁下》:「禹稷當平世,三過其門而不入。」唐.劉禹錫〈酬樂天楊州初逢席上見贈〉詩:「沉舟側畔千帆過,病樹前頭萬木春。」

2. 超出、超越。如:「過分」、「過期」。《玉篇.辵部》:「過,越也。」《論語.公冶長》:「由也好勇過我,無所取材。」三國魏.曹植〈白馬篇〉:「狡捷過猴猿,勇剽若豹螭。」

3. 過分、太甚。如:「過獎」。三國蜀.李密〈陳情表〉:「今臣亡國賤俘,至微至陋。過蒙拔擢,寵命優渥。」《紅樓夢》第五六回:「這是老太太過謙了!」

4. 過活度日。唐.杜荀鶴〈亂後宿南陵廢寺寄沈明府〉詩:「男兒仗劍酬恩在,未肯徒然過一生。」宋.陸游〈辛酉冬至〉詩:「家貧輕過節,身老怯增年。」

5. 拜訪、探望。《史記.卷七七.魏公子列傳》:「臣有客在市屠中,願枉車騎過之。」三國魏.曹丕〈與朝歌令吳質書〉:「今遣騎致鄴,故使枉道相過。」

6. 前往、到達。宋.范成大〈自天平嶺過高景菴〉詩:「綠陰匝地無人過,落日秋蟬滿四山。」《紅樓夢》第四九回:「寶琴聽了,便過去吃了一塊,果覺好吃,便也吃起來。」

7. 死亡、逝世。如:「過世」。三國魏.曹植〈贈白馬王彪〉詩:「存者忽復過,亡沒身自衰。」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五回:「說是劉老爺子接了家報,老太太過了。」

8. 錯誤。如:「不貳過」、「知過能改」、「勇於改過」。《廣韻.去聲.過韻》:「過,誤也。」《易經.繫辭上》:「無咎者,善補過也。」《商君書.開塞》:「夫過有厚薄,則刑有輕重。」

9. 轉移。如:「過戶」、「過帳」。《水滸傳》第二四回:「專在縣裡管些公事,與人放刀把濫,說事過錢,排陷官吏。」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一七:「府尹道:『你還有別的兒子或是過繼的否?』」

10. 忍受、領受。如:「難過」、「心裡不好過。」《紅樓夢》第一一回:「鳳姐兒心中雖十分難過,但恐病人見了眾人這個樣兒反添心酸,倒不是來開導勸解的意思了。」《儒林外史》第一五回:「他心花開了,分明難過也好過。」

11. 量詞。計算動作次數之單位。晉.陸雲〈與兄平原書〉:「前後讀兄文,一再過,便上口語。」《清史稿.卷四八六.文苑列傳三.何紹基列傳》:「初學顏真卿,遍臨漢、魏各碑至千百過。」

12. 與「來」、「去」等連用,表示動作趨向的助詞。如:「走過來」、「跳過去」。《紅樓夢》第四二回:「過來,我替你把頭髮攏一攏。」《文明小史》第二六回:「椅子不結實,腿兒折了,幾乎仰翻過去。」

13. 助詞。用於動詞後,表示動作完畢之意。如:「看過」、「聽過」、「付過帳」。《紅樓夢》第一六回:「孩子們已長的這麼大了,沒吃過豬肉,也看見過豬跑。」《文明小史》第三四回:「恰好有十幾個從南方來當教習的,都是江浙一帶的人,見過世面,懂得編書的法子。」

㈡ㄍㄨㄛ

1. 姓。如漢代有過晏。

2. ㄍㄨㄛˋ之又音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