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
異體字

󰥗󰥕󰥖󰥘󰥚󰥙󰥛󰥔

說 明

正  字 A00419 匚-04-06
說文釋形 「匡」《說文》作「匩」。
大徐本:手寫字,飲器,筥也。从匚,C02690聲。手寫字,巨〔匩〕或从竹。(去王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飯器,筥也。从匚,C02690聲。手寫字,匩或从竹。(去王切)
字樣說明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从匚,手寫字聲。楷書寫法:部首作「匚」(音ㄈㄤ),折筆處為方筆;「匚」中作「王」,三橫、一豎,末橫較長,「王」為「手寫字」之變易,寫法參「手寫字」(C02690)字。「框」、「眶」、「筐」、「誆」(B04656)、「劻」(C00727)等字偏旁同此。
注  音 ㄎㄨㄤ
漢語拼音 kuāng
釋  義

1.古代盛飯之用具。段注本《說文解字.匚部》:「匡,飯器,筥也。」

2.方正、端正。《玉篇.匚部》:「匡,方正也。」《周禮.考工記.輪人》:「是故規之以視其圜,萭之以視其匡也。」《莊子.讓王》:「原憲居魯,環堵之室,茨以生草,蓬戶不完,桑以為樞,而甕牖二室,褐以為塞,上漏下濕,匡坐而弦。」

3.改正、糾正。如:「匡正」。《左傳.襄公十四年》:「過則匡之。」清.王琦〈李太白全集序〉:「惜李集無有斐然繼起者,爰合三家之註訂之,芟柞繁蕪,補增闕略,析疑匡謬,頻有更定。」

4.輔助、幫助。《廣韻.平聲.陽韻》:「匡,輔助也。」《三國志.卷八.魏書.二公孫陶四張傳.張魯》:「上匡天子,則為桓文。」《西遊記》第九回:「學生到此,全賴諸公大力匡持。」

5.救濟。如:「匡救」。《左傳.成公十八年》:「匡乏困,救災患。」《管子.五輔》:「養長老,……弔禍喪,此謂匡其急。」

6.料想。《孤本元明雜劇.打覬鏄》第四折:「不匡還出不了你的手,多時不見。借酒來,我與兄弟敬一杯。」《醒世恆言.卷三.賣油郎獨佔花魁》:「你是個做經紀本分人兒,那匡你會溫存,能軟款,知心知意。」

7.眼眶。同「眶」。《史記.卷一一八.淮南衡山列傳.淮南厲王》:「於是氣怨結而不揚,涕滿匡而橫流。」

8.姓。如漢代有匡衡,清代有匡輔之。

⇒「筐」之異體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