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𡥦󵿣󵿤󵿨𨗃󵿥󵿦󵿧𨙟

說 明

正  字 A04156 辵-08-12
說文釋形 手寫字,登也。从辵,閵省聲。(即刃切)
字樣說明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登也。从辵,閵省聲。楷書寫法:左「辶」為「辵」之偏旁變形,四畫;右捺上作「隹」︰四橫筆皆接左豎,寫法參「隹」(B05562)字、「准」字。「暹」、「璡」(C07525)等字偏旁同此。按:本典收「閵」(B05500)為次常用字。
注  音 ㄐㄧㄣˋ
漢語拼音 jìn
釋  義

1. 向上或向前移動。相對於「退」。如:「前進」、「進攻」。《說文解字.辵部》:「進,登也。」《玉篇.辵部》:「進,前也,升也,登也。」《三國志.卷二八.魏書.王毋丘諸葛鄧鍾傳.鄧艾》:「將士皆攀木緣崖,魚貫而進。」

2. 由外入內。如:「進門」、「閒人免進」、「非請勿進」。《三國演義》第九五回:「今大開城門,必有埋伏。我兵若進,中其計也。」

3. 出仕、做官。《孟子.公孫丑上》:「治則進,亂則退,伯夷也。」《荀子.大略》:「君子進則能益上之譽而損下之憂。」

4. 推薦。如:「引進」。《詩經.大雅.常武》:「進厥虎臣,闞如虓虎。」《周禮.夏官.大司馬》:「進賢興功,以作邦國。」

5. 呈獻、奉上。如:「進貢」。《禮記.曲禮上》:「侍飲於長者,酒進則起。」《三國演義》第一九回:「但到處,聞劉豫州,皆爭進飲食。」

6. 積極、努力。如:「進取」。

7. 收入、買入。如:「進帳」、「進貨」、「日進斗金」。

8. 舊式房舍之院落層次。如:「兩進院子」。《儒林外史》第一四回:「右邊一路,一間一間的房子,都有兩進。」

9. 姓。如漢代有進險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