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󵽦𨒲

說 明

正  字 A04129 辵-06-10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或也。从辵,米聲。(莫兮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惑也。从辵,米聲。(莫兮切)
字樣說明 左「辶」為「辵」之偏旁變形,四畫;右捺上作「米」︰上下四筆不接橫、豎筆,寫法參「米」字。「瞇」、「謎」、「醚」(B05243)等字偏旁同此。
注  音 ㄇㄧˊ
漢語拼音
釋  義

1.困惑、惑亂。段注本《說文解字.辵部》:「迷,惑也。」《易經.坤卦》:「君子有攸往,先迷後得。」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回:「他只因喜歡狠了,痰湧上來,迷了心竅。」

2.媚惑。東周戰國.宋玉〈登徒子好色賦.序〉:「嫣然一笑,惑陽城,迷下蔡。」《警世通言》卷二八:「奉勸世人休愛色,愛色之人被色迷。」

3.分不清方向。《左傳.哀公二年》:「晉趙鞅納衛大子於戚,宵迷。」明.康海《中山狼》第二折:「他鄉何處是,迷路問誰來?」

4.分辨不清、令人困惑的。晉.陶淵明〈歸去來辭〉:「實迷途其未遠,覺今是而昨非。」《三國演義》第七七回:「今某已遇禍而死,願求清誨,指點迷途。」《紅樓夢》第五回:「警幻道:『此即迷津也。深有萬丈,遙亙千里,中無舟楫可通。』」

5.心中昏亂、意識模糊。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二五:「說那院判一見了小娟,真個眼迷心蕩。」《紅樓夢》第六回:「彼時寶玉迷迷惑惑,若有所失。」

6.沉醉、陶醉。《水滸傳》第七回:「自見了林娘子,又被他衝散了,心中好生著迷,怏怏不樂。」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二八:「塵世紛囂,有何好處?雖可以濟人利物,只怕為慾火所燒,迷戀起來,沒人指引回頭。」《文明小史》第二三回:「如今怕他迷戀,只有趁早上船。」

7.醉心於某種事物之人。如:「影迷」、「球迷」、「歌迷」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