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
異體字

󰥃𠤎A00414-003

說 明

正  字 A00414 匕-00-02
說文釋形 手寫字,相與比敘也。从反人。匕,亦所以用比取飯,一名柶。凡匕之屬皆从匕。(卑履切)
字樣說明 一短橫、一豎曲鉤。相與比敘之「匕」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从反人,與「化」之右旁作「手寫字」(音ㄏㄨㄚˋ),从倒人,本不相同,然楷體寫法形近易混,標準字體將之統一為「匕」,故凡楷書與此字原相關者,如:「化」、「尼」、「死」、「牝」、「比」等字偏旁,寫法皆同。另如「旨」、「匙」等字,因作上偏旁,不鉤。若為左偏旁,豎曲鉤改豎挑,如:「比」、「頃」等字。至於「它」字,因為整體象形,仍作一撇,參「它」字說明;「叱責」之「叱」,篆文从口七聲,則與此偏旁無涉,亦參「叱」字說明。「鬯」(B05920)字寫法亦參此。
注  音 ㄅㄧˇ
漢語拼音
釋  義

1. 並列。《說文解字.匕部》:「匕,相與比敘也。」

2. 古人舀取食物之器具,約當今所用之湯匙、勺子。《說文解字.匕部》:「匕,亦所以用比取飯,一名柶。」《玉篇.匕部》:「匕,匙也。」《禮記.檀弓下》:「非刀匕是共,又敢與知防,是以飲之也。」南朝梁.吳均《續齊諧記.清溪廟神》:「文韶亦答以銀碗、白琉璃匕各一枚。」

3. 匕首,短劍。如:「圖窮匕現」。《廣韻.上聲.旨韻》:「匕,《通俗文》曰:『匕首,劍屬。其頭類匕,短而便用,故曰匕首。』」《史記.卷八六.刺客列傳.荊軻》:「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,不中,中桐柱。」明.馬中錫〈中山狼傳〉:「丈人目先生,使引匕刺狼。」

4. 二一四部首之一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