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𢛚󵼈𢟹𢟲󵼊󵼉󰩅𧗈󵼋󵼇

說 明

正  字 A04110 辰-03-10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恥也。从寸在辰下。失耕時,於封疆上戮之也。辰者,農之時也。故房星為辰,田候也。(而蜀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恥也。从寸在辰下。失耕時,於封疆上戮之也。辰者,農之時也。故房星為辰,田候也。(而蜀切)
字樣說明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恥也。从寸在辰下。失耕時,於封畺上戮之也。楷書寫法:上半作「辰」:三橫筆皆接左撇,且因下「寸」之橫筆較長,故末捺改頓點。「褥」、「嗕」(B00402)、「溽」(B02211)、「縟」(B03424)、「耨」(B03598)、「蓐」(B03992)、「鄏」(B05175)、「鎒」(B05412)等字偏旁同此。
注  音 ㄖㄨˋㄖㄨˇ
漢語拼音 ㈠rù ㈡rǔ
釋  義

ㄖㄨˋ

1. 羞恥。如:「恥辱」。《說文解字.辰部》:「辱,恥也。」《左傳.襄公十八年》:「子殿國師,齊之辱也。」宋.范仲淹〈岳陽樓記〉:「登斯樓也,則有心曠神怡,寵辱皆忘,把酒臨風,其喜洋洋者矣。」

2. 謙辭,有承蒙之意。如:「辱臨」、「辱蒙惠顧」。《左傳.僖公四年》:「君惠徼福於敝邑之社稷,辱收寡君,寡君之願也。」《聊齋誌異.卷一.狐嫁女》:「此世傳物,什襲已久。緣明府辱臨,適取諸箱簏,僅存其七,疑家人所竊取,而十年塵封如故,殊不可解。」

3. 辜負、玷汙。如:「辱沒」、「辱命」。《史記.卷八八.蒙恬列傳》:「然自知必死而守義者,不敢辱先人之教。」元.王實甫《西廂記.第二本.第一折》:「將俺一家兒不留一個齠齔,待從軍又怕辱沒了家門。」

4. 羞辱。如:「喪權辱國」。《左傳.昭公五年》:「若吾以韓起為閽,以羊舌肸為司宮,足以辱晉。」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一八:「我只是打死這賤婢罷!羞辱門庭,要你怎的!」

ㄖㄨˇㄖㄨˋ之又音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