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󵹋󵹊󵹈󵹍󵹉󵹌󵹇

說 明

正  字 A04094 輿 車-10-17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車輿也。从車,舁聲。(以諸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車輿也。从車,手寫字聲。(以諸切)
字樣說明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車輿也。从車,舁(舁本从手寫字)聲。楷書寫法:左半起筆作撇,右半起筆作橫折,兩半對分不合,與「臼」不同;中作「車」。寫法參「舁」(B03740)字、「與」字。
注  音 ˊ
漢語拼音
釋  義

1. 車廂。《說文解字.車部》:「輿,車輿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車輿謂車之輿也。《攷工記》:『輿人為車。』注曰:『車,輿也。』按:不言為輿而言為車者,輿為人所居,可獨得車名也。」

2. 車。如:「捨舟就輿」。《老子》第八○章:「雖有舟輿,無所乘之。」《孔子家語.卷五.五帝德》:「四海之內,舟輿所及,莫不夷說。」

3. 轎子。如:「肩輿」、「彩輿」。《遼史.卷五五.儀衛志一》:「輿:以人肩之,天子用韝絡臂綰。」明.徐弘祖《徐霞客遊記.卷八下.滇遊日記九》:「油碧輿五六肩,乃婦人之遊於林間者,不能近辨其為何樹也。」

4. 扛抬。《漢書.卷六四上.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.嚴助》:「輿轎而隃領,拕舟而入水。」《隋書.卷八一.東夷列傳.流求》:「王乘木獸,令左右輿之而行,導從不過數十人。」

5. 公眾。如:「輿論」。唐.李中〈獻喬侍郎〉詩:「格論思名士,輿情渴直臣。」《資治通鑑.卷二二九.唐紀四十五.德宗建中四年》:「頃者竊聞輿議,頗究群情。」

6. 地域、疆域。如:「輿地」、「輿圖」。《史記.卷六○.三王世家》:「御史奏輿地圖,他皆如前故事。」《南史.卷六九.列傳.顧野王》:「所撰玉篇三十卷,輿地志三十卷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