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 明
正 字 | A00407 |
---|---|
說文釋形 | 大徐本:![]() ![]() ![]() 段注本: ![]() ![]() ![]() |
字樣說明 | 「勹」下作兩撇。「刎」、「吻」、「忽」、「易」、「物」等字偏旁同此。 |
注 音 | |
漢語拼音 | wù |
釋 義 | 1. 旗幟。《說文解字.勿部》:「勿,州里所建旗。象其柄,有三游。雜帛,幅半異。所以趣民,故遽稱勿勿。」 2. 不要、不可。表示禁止、勸阻。如:「請勿吸煙」。《詩經.大雅.行葦》:「敦彼行葦,牛羊勿踐履。」《論語.衛靈公》: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。」 3. 不。表示否定。《詩經.王風.君子於役》:「君子於役,如之何勿思。」《論語.雍也》:「犛牛之子,騂且角,雖欲勿用,山川其捨諸。」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