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 明
正 字 | A00045 |
---|---|
說文釋形 | 大徐本: |
字樣說明 |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 |
注 音 | |
漢語拼音 | luàn |
釋 義 | 1. 治理。《說文解字.乙部》:「亂,治也。」《書經.盤庚中》:「茲予有亂政同位。」《書經.泰誓中》:「予有亂臣十人,同心同德。」 2. 動盪、不安定。如:「亂邦」。《詩經.周南.關雎.序》:「亂世之音,怨以怒,其政乖。」北齊.顏之推《顏氏家訓.慕賢》:「吾生於亂世,長於戎馬,流離播越,聞見已多。」 3. 叛變、造反。如:「平亂」。《書經.湯誓》:「非台小子,敢行稱亂。」《史記.卷八七.李斯列傳》:「於是楚戍卒陳勝、吳廣等乃作亂。」 4. 任意、隨便。如:「亂來」、「亂跑」、「亂說話」。《書經.無逸》:「亂罰無罪,殺無辜。」 5. 破壞。《論語.衛靈公》:「小不忍則亂大謀。」漢.荀悅《申鑒.雜言下》:「淫惠、曲意、私怨,此三者實枉貞道,亂大德。」 6. 改變。唐.韓愈〈張中丞傳後敘〉:「巡就戮時,顏色不亂,陽陽如常。」 7. 失序、無條理。如:「混亂」、「快刀斬亂麻」。《左傳.莊公十年》:「吾視其轍亂,望其旗靡,故逐之。」《後漢書.卷一○.皇后紀下.靈思何皇后紀》:「舞陽君亦為亂兵所殺。」 8. 混淆、使雜亂。如:「以假亂真」。《韓非子.喻老》:「豐殺莖柯,毫芒繁澤,亂之楮葉之中而不可別也。」《後漢書.卷一一.劉玄劉盆子列傳.劉盆子》:「恐其眾與莽兵亂,乃皆朱其眉以相識別。」 9. 煩雜、不安寧。如:「心緒煩亂」。南朝宋.鮑照〈採菱歌〉七首之三:「愁心不可盪,春思亂如麻。」宋.朱熹《楚辭集注.卜居》:「心煩慮亂,不知所從。」 10.發生不正常之性關係。如:「淫亂」。《史記.卷一一○.匈奴列傳》:「義渠戎王與宣太后亂,有二子。」 11. 橫渡。《書經.禹貢》:「入於渭,亂於河。」《詩經.大雅.公劉》:「涉渭為亂,取厲取鍛,止基乃理。」 12. 古代樂曲末章。《論語.泰伯》:「師摯之始,〈關雎〉之亂,洋洋乎!盈耳哉。」宋.朱熹.集注:「亂,樂之卒章也。」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