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󵵯𧿜󵵮󵵨󵵪󵵧󵵦󵵫󵵰󵵩󵵬󵵥󵵭

說 明

正  字 A04054 足-18-25
說文釋形 手寫字,蹈也。从足,聶聲。(尼輒切)
字樣說明 左半下橫斜挑;右半作「聶」︰作三「耳」,左下「耳」下橫筆斜挑不出頭,為「耳」當左偏旁時寫法,寫法參「聶」字。
注  音 ㄋㄧㄝˋ
漢語拼音 niè
釋  義

1. 踩踏。《說文解字.足部》:「躡,蹈也。」《史記.卷九二.淮陰侯列傳》:「張良、陳平躡漢王足。」《聊齋志異.卷一.青鳳》:「生隱躡蓮鉤,女急斂足,亦無慍怒。」

2. 古代織布機之踏板。晉.傅玄〈馬先生傳〉:「舊綾機五十綜者五十躡,六十綜者六十躡,先生患其喪功費日,乃皆易以十二躡。」

3. 登上。《漢書.卷八七.揚雄傳上》:「梁弱水之濎濴兮,躡不周之逶蛇。」晉.左思〈詠史〉詩八首之二:「世冑躡高位,英俊沉下僚。」

4. 放輕腳步行走。如:「躡手躡腳」。《紅樓夢》第四四回:「打的那丫頭一個趔趄,便躡腳兒走了。」

5. 追蹤、追隨。如:「躡蹤」。《三國志.卷五八.吳書.陸遜傳》:「抗使輕兵躡之。」《聊齋志異.卷四.胡四相公》:「忽一少年騎青駒,躡其後。」

6. 穿著。宋.司馬光〈訓儉示康〉:「走卒類士服,農夫躡絲屨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