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󵴕󵴔𨇏

說 明

正  字 A04033 足-10-17
說文釋形

「蹉」《說文》不錄,見於《說文》新附。
《說文》新附:手寫字,蹉跎,失時也。从足,差聲。臣鉉等案:「經史通用差池,此亦後人所加。」(七何切)

字樣說明 左半下橫斜挑;右半作「差」:上「羊」之豎筆下不出頭,左下一撇不與「手寫字」之豎筆相連,寫法參「差」字。
注  音 ㄘㄨㄛ
漢語拼音 cuō
釋  義

1. 失時,指虛度光陰。大徐本《說文解字.足部.新附》:「蹉,蹉跎,失時也。」三國魏.阮籍〈詠懷〉詩八二首之五:「娛樂未終極,白日忽蹉跎。」

2. 差誤。漢.揚雄〈并州箴〉:「宗幽罔識,日月爽蹉。」《三國演義》第九七回:「關羽毀敗,秭歸蹉跌,曹丕稱帝。」

3. 越過。晉.張華〈輕薄篇〉:「孟公結重關,賓客不得蹉。」唐.許渾〈將度故城湖阻風夜泊永陽戍〉詩:「行盡青溪日已蹉,雲容山影水嵯峨。」

4. 踩、踏。《儒林外史》第二二回:「牛浦眼瞪瞪的望著牛玉圃的臉說,不覺一腳蹉了個空,半截身子掉下塘去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