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󵭎󵭓󵭐𧵪󵭑󵭒󵭏󵭔

說 明

正  字 A03950 貝-06-13
說文釋形 手寫字,敗也。从戈,則聲。(昨則切)
字樣說明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敗也。从戈,則聲。楷書寫法:左半「貝」之撇筆輕觸上橫;右半變易如「戎」︰「戈」之左下作「十」,豎筆改豎撇,寫法參「戎」字。「蠈」(B04421)字偏旁同此。
注  音 ㄗㄜˊㄗㄟˊ
漢語拼音 ㈠zé ㈡zéi
釋  義

ㄗㄜˊ

1. 毀壞。《說文解字.貝部》:「賊,敗也。」《左傳.文公十八年》:「毀則為賊,掩賊為藏。」晉.杜預.注:「毀則,壞法也。」《淮南子.主術》:「若欲飾之,乃是賊之。」

2. 傷害、殺害。如:「賊害」、「戕賊」。《論語.先進》:「子路使子羔為費宰,子曰:『賊夫人之子。』」《墨子.兼愛上》:「賊愛其身不愛人,故賊人以利其身。」《荀子.榮辱》:「以君子與小人相賊害也。」

ㄗㄟˊ

1. 竊盜財物者。如:「山賊」、「竊賊」、「盜賊」。《周禮.天官.小宰》:「五曰刑職,以詰邦國,以糾萬民,以除盜賊。」唐.元稹〈俠客行〉:「事成不肯藏姓名,我非竊賊誰夜行?」

2. 概指使壞作亂者。如:「賣國賊」。三國蜀.諸葛亮〈出師表〉:「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,不效則治臣之罪,以告先帝之靈。」《西遊記》第九回:「乞陛下立發人馬,勦除賊寇。」

3. 奸詐、狡猾、不正派。如:「賊眼」、「賊頭賊腦」。《三國演義》第六回:「見紫微垣中白氣漫漫,堅歎曰:『帝星不明,賊臣亂國,萬民塗炭,京城一空!』言訖,不覺淚下。」《官話指南.卷二.官商吐屬》:「我們先伯就見那幾個店家,都那麼賊眉鼠眼的,心裡可就有點兒犯疑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