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󵬧賁

說 明

正  字 A03942 貝-05-12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飾也。从貝,卋[卉]聲。(彼義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飾也。从貝,芔聲。(彼義切)
字樣說明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飾也。从貝,卉聲。楷書寫法:上作「卉」之變形「手寫字」;下「貝」之撇筆輕觸上橫。「噴」、「墳」、「憤」等字偏旁同此。「鼖」(B06271)字从賁省聲,寫法亦參此。
注  音 ㄅㄧˋㄅㄣㄈㄣˊ
漢語拼音 ㈠bì ㈡bēn ㈢fén
釋  義

ㄅㄧˋ

1. 裝飾、文飾。《說文解字.貝部》:「賁,飾也。」《易經.賁卦.上九》:「白賁,無咎。」唐.孔穎達.正義:「以自為飾而無憂患。」《書經.湯誥》:「天命弗僭,賁若草木,兆民允殖。」漢.孔安國.傳:「賁,飾也。」

2. 華麗、光潔。《詩經.小雅.白駒》:「皎皎白駒,賁然來思。」宋.朱熹.注:「賁然,光鮮貌。」明.李昌祺《剪燈餘話.卷四.洞天花燭記》:「今文士賁臨,群仙光降,願留珠玉以為洞天之重,不識可乎?」

3. 《易經》卦名。六十四卦之一。離(☲)下艮(☶)上。示有小利,可前往之意。

㈡ㄅㄣ

1. 通「奔」,勇猛善走。《廣韻.平聲.魂韻》:「賁,勇也。」《書經.牧誓》:「武王戎車三百兩,虎賁三百人。」唐.孔穎達.疏:「若虎之賁走逐獸,言其猛也。」《墨子.備梯》:「令賁士、主將皆聽城鼓之音而出。」

2. 「賁門」:胃與食道相連處,乃胃上端之開口。食道中之食物經賁門而入胃中。脊椎動物之胃腑,概具上下二門;上門與食道相接,為「賁門」;下門通於腸管,為「幽門」。亦作「噴門」。

3. 姓。如春秋時魯國有賁浦。

ㄈㄣˊ

大。《書經.盤庚下》:「肆予沖人,非廢厥謀,弔由靈。各非敢違卜,用宏茲賁。」漢.孔安國.傳:「宏、賁皆大也。」《詩經.大雅.靈臺》:「虡業維樅,賁鼓維鏞。」唐.孔穎達.正義:「賁,大也。故謂為賁鼓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