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𢑳猪󵪃󴯗󵪄𧳯

說 明

正  字 A03917 豕-08-15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豕而三毛叢居者。从豕,者聲。(陟魚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豕而三毛叢手寫字者。从豕,者聲。(陟魚切)
字樣說明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豕而三毛叢居者。从豕,者聲。楷書寫法:左半「豕」之末捺改點。右半作「者」︰中不加點,寫法參「者」字。「櫫」(B01890)、「瀦」(B02332)、「藸」(B04151)等字偏旁同此。按:此字左半或作「犭」,本典收為異體字。
注  音 ㄓㄨ
漢語拼音 zhū
釋  義

1. 動物名。哺乳類偶蹄目豬科。頭大,眼小,耳大,四肢短小,軀體肥滿,鼻與口吻皆長。肉可食,皮可製革,鬃毛可製刷子等。《說文解字.豕部》:「豬,豕而三毛叢居者。」《荀子.正論》:「今人或入其央瀆,竊其豬彘,則援劍戟而逐之。」《三國演義》第一回:「某姓張,名飛,字翼德。世居涿郡,頗有莊田,賣酒屠豬,專好結交天下豪傑。」

2. 水流停聚處。通「瀦」。《周禮.天官.宮人》「為其井匽,除其不蠲,去其惡臭」漢.鄭玄.注:「匽豬,謂霤下之池,受畜水而流之者。」《左傳.襄公二十五年》:「數疆潦,規偃豬。」晉.杜預.注:「偃豬,下濕之地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