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󵨎󵨅󵨍󵨉󵨌󵨄󵨊󵨏󵨇󵨆󵨈󵨋

說 明

正  字 A03899 言-17-24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譖也。从言,毚聲。(士咸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譖也。从言,毚聲。(士咸切)
字樣說明 左半「言」之起筆作點;右半作「毚」:上「手寫字」之首二筆作撇、橫撇,不作「刀」,框中無豎筆,下作「比」,左作一短橫、一豎挑,右作一短橫、一豎曲鉤,共四畫;右下作「兔」,中豎撇一筆而下,不分兩筆,末作一點,寫法參「毚」(B01976)字、「攙」字。
注  音 ㄔㄢˊ
漢語拼音 chán
釋  義

1. 誣陷、詆毀他人。《說文解字.言部》:「讒,譖也。」。《史記.卷八四.屈原賈生列傳.屈原》:「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,屈平不與,因讒之。」

2. 用以誣陷、詆毀他人之言。《左傳.哀公十六年》:「楚大子建之遇讒也,自城父奔宋。」《楚辭.屈原.離騷》:「荃不察余之中情兮,反信讒而齌怒。」

3. 以言語詆毀他人之人。《晏子春秋.內篇.諫上》:「政不飾而寬於小人,近讒好優。」漢.王充《論衡.答佞》:「讒與佞,俱小人也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