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󵦻󵦹󵦺

說 明

正  字 A03893 言-14-21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謫問也。从言,遣聲。(去戰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謫問也。从言,遣聲。(去戰切)
字樣說明 左半「言」之起筆作點;右半作「遣」︰「辵」為「辶」之偏旁變形,四畫;上半作「手寫字」,上不作「虫」,下作「手寫字」,與「手寫字」不同,寫法參「遣」字。
注  音 ㄑㄧㄢˇ
漢語拼音 qiǎn
釋  義

1. 責備。《說文解字.言部》:「譴,謫問也。」漢.王充《論衡.自紀》:「文貴夫順合眾心,不違人意,百人讀之莫譴,千人聞之莫怪。」《後漢書.卷四九.王充王符仲長統列傳.仲長統》:「然政有不理,猶加譴責。」

2. 因罪受罰或被貶。如:「譴謫」。《資治通鑑.卷五一.漢紀四三.順帝陽嘉二年》:「大司農劉據以職事被譴,召詣尚書,傳呼促步,又加以捶撲。」《元史.卷一七四.列傳.張孔孫》:「濫官放譴,不可復加任用。」

3. 罪過。《北史.卷四○.列傳.李彪》:「臣有大譴,則白冠氂纓盤水加劍,造室而請死。」明.湯顯祖《南柯記》第二三齣:「怎那經文呵,明寫著外面無干,偏則是女人之譴?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