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󱭻󰣐󰣄󲛢󰢽󰢼󰣃󰣁󰢿󰢾𩩸

說 明

正  字 A00392 力-09-11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馬頭絡銜也。从革,力聲。(盧則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馬頭落銜也。从革,力聲。(盧則切)
字樣說明 左半作「革」:中豎上接於「廿」,寫法參「革」字。「鰳」(B06009)字偏旁同此。
注  音 ㄌㄜˋㄌㄟ
漢語拼音 ㈠lè ㈡lēi
釋  義

ㄌㄜˋ

1. 帶有嚼子之馬絡頭。《說文解字.革部》:「勒,馬頭絡銜也。」《漢書.卷九四.匈奴傳下》:「鞍勒一具,馬十五匹。」唐.杜甫〈哀江頭〉詩:「輦前才人帶弓箭,白馬嚼齧黃金勒。」

2. 緊拉韁繩以止馬前進。如:「勒馬長城」、「懸崖勒馬」。元.王實甫《西廂記.第二本.楔子》:「劣性子人皆慘,捨著命提刀使劍,更怕甚勒馬停驂。」《紅樓夢》第四三回:「一氣跑了七八里路出來,人煙漸漸稀少,寶玉方勒住馬,回頭問茗烟道:『這裡可有賣香的?』」

3. 統率、率領。《後漢書.卷一.光武帝紀上》:「親勒六軍,大陳戎馬。」《三國演義》第二回:「可召四方英雄之士,勒兵來京。」

4. 約束、限制。《後漢書.卷二四.馬援列傳》:「廖性寬緩,不能教勒子孫。」明.徐弘祖《徐霞客遊記.卷五下.滇遊日記三》:「而盤江自橋頭南下,為越州後橫亙山所勒,轉而東流。」

5. 強制、強迫。如:「勒令」、「勒索」。《隋書.卷二四.食貨志》:「開皇三年,……又於河西勒百姓立堡,營田積穀。」元.無名氏《鴛鴦被》第四折:「只為那舉債文書,我畫的有親筆跡,因此上被強勒為妻室。」

6. 刻、寫。如:「勒石」、「物勒工名」。《玉篇.革部》:「勒,刻也。」宋.陸游〈夜泊水村〉詩:「腰間羽箭九凋零,太息燕然未勒銘。」《京本通俗小說.碾玉觀音》:「真個在時,你勒軍令狀來。」

7. 書法中橫畫之筆法。宋.陳思《書苑菁華.卷二.書法下.永字八法》:「橫為勒。」

8. 姓。如漢代有勒尊。

㈡ㄌㄟ

1. 以繩索繫緊而用力拉扯。如:「勒緊」。元.高安道〈哨遍.十載寒窗套.耍孩兒〉曲:「厚底團根教壯實,線腳兒深深勒。」《紅樓夢》第三三回:「我養了這不肖的孽障,已不孝;教育他一番,又有眾人護持;不如趁今日一發勒死了,以絕將來之患。」

2. 使向上緊附。《儒林外史》第四二回:「自己把兩個袖子只管往上勒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