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󵤇󵤄󵤅󵤆

說 明

正  字 A03866 言-09-16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譍也。从言,若聲。(奴各切)
段注本:手寫字手寫字也。从言,若聲。(奴各切)
字樣說明 左半「言」之起筆作點;右半作「若」︰上作「艹」,下作「右」,寫法參「右」字。
注  音 ㄋㄨㄛˋ
漢語拼音 nuò
釋  義

1. 表同意之應答聲。《說文解字.言部》:「諾,譍也。」《論語.陽貨》:「諾,吾將仕矣。」《史記.卷七.項羽本紀》:「謂沛公曰:『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。』沛公曰:『諾。』」

2. 應允、應允之語。如:「一呼百諾」、「一諾千金」。《詩經.魯頌.閟宮》:「莫敢不諾。」《老子》第六三章:「夫輕諾必寡信,多易必多難。」

3. 古代批示於文書之後,表許可。《後漢書.卷六七.黨錮列傳.序》:「汝南太守范孟博、南陽宗資主畫諾。」《南史.卷四三.齊高帝諸子列傳下.江夏王鋒》:「五歲,高帝使學鳳尾諾,一學即工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