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𠉨󰢀𠛗󰡿𠞏󷩡󰢆󰡾

說 明

正  字 A00383 力-05-07
說文釋形

大徐本:手寫字,人欲去,以力脅止曰劫。或曰以力止去曰劫。(居怯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人欲去,㠯(以)力脅止曰劫。或曰㠯(以)力去曰劫。从力、去。(居怯切)

字樣說明 此字段注本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以力脅迫或掙脫,从力、去。楷書寫法:左半作「去」︰上「土」,下「厶」,上下相接,寫法參「去」字。此字俗寫或从刀、从刃,本典皆收為異體字。
注  音 ㄐㄧㄝˊ
漢語拼音 jié
釋  義

1. 以威嚇手段脅迫。《說文解字.力部》:「劫,人欲去,以力脅止曰劫。或曰以力止去曰劫。」《史記.卷八六.刺客列傳.荊軻》:「誠得劫秦王,使悉反諸侯侵地。」宋.蘇洵〈六國論〉:「悲夫!有如此之勢,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。」

2. 強取、搶奪。如:「搶劫」、「打家劫舍」。《玉篇.力部》:「劫,強取也。」南朝宋.劉義慶《世說新語.自新》:「陸機赴假還洛,輜重甚盛,淵使少年掠劫。」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一一回:「大凡作強盜的,敢於攔路劫財了,斷不是三個五個。內中有瞭高的、把風的、動手的、接贓的,至少也有二三十個人。」

3. 災難、災禍。如:「浩劫」、「劫後餘生」。《聊齋志異.卷一.嬌娜》:「今有雷霆之劫。」《紅樓夢》第一回:「大抵也因劫數,於是接二連三,牽五掛四,將一條街燒得如火燄山一般。」

4. 圍棋術語。黑白雙方均可以輪流將對方一個棋子提取之棋形稱為「劫」。被提劫一方,不能下一步馬上把劫提回來。雙方均須間隔一手才能提子之下法稱為「劫」。《儒林外史》第五三回:「這一盤鄒泰來卻殺死四五塊,陳木南正在暗歡喜,又被他生出一個劫來,打個不清。」

5. 梵語音譯「劫波」(kalpa)之略稱。一個極為長久之時間單位。佛教以世界經歷若干萬年即毀滅一次,再重新開始為「一劫」。如:「大劫」、「小劫」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