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󵙒󵙔󵙓𩊓

說 明

正  字 A03748 衣-10-16
說文釋形 「褲」《說文》作「絝」。
手寫字,脛衣也。从糸,夸聲。(苦故切)
字樣說明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本作「手寫字」,脛衣也。从糸,夸聲。後世或作「袴」、「褲」,標準字體取「褲」為正。楷書寫法:左半作「手寫字」,部首計六畫;右半作「庫」︰中作一長豎,上下作兩橫,下橫較長,寫法參「庫」字。按:本典收「絝」與「袴」為「褲」異體字。
注  音 ㄎㄨˋ
漢語拼音
釋  義

1. 套褲,下身服裝。如:「長褲」、「開襠褲」。《說文解字.糸部》:「絝(褲),脛衣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今所謂套袴也。左右各一,分衣兩脛。」唐.薛逢〈宮詞〉:「遙窺正殿簾開處,袍褲宮人掃御床。」《紅樓夢》第六五回:「底上綠褲紅鞋,一對金蓮或敲或並,沒半刻斯文。」

2. 泛稱衣物。《後漢書.卷三一.郭杜孔張廉王蘇羊賈陸列傳.廉范》:「范乃毀削先令,但嚴使儲水而已。百姓為便,乃歌之曰:『廉叔度,來何暮?不禁火,民安作。平生無襦今五絝(褲)。』」宋.辛棄疾〈水調歌頭.寒食不小住〉詞:「莫信君門萬里,但使民歌五褲,歸詔鳳凰銜。」《幼學瓊林.卷一.文臣類》:「廉范守蜀郡,民歌五褲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