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 明
正 字 | A03729 |
---|---|
說文釋形 | 大徐本:![]() 段注本: ![]() ![]() |
字樣說明 | 左半作「![]() |
注 音 | |
漢語拼音 | bǔ |
釋 義 | 1. 修綴衣服。如:「補衣」。《說文解字.衣部》:「補,完衣也。」唐.白居易〈狂吟〉詩:「補綻衣裳愧妻女,支持酒肉賴交親。」宋.曾開國〈摸魚兒.壽吳權州〉詞:「胸中色線,待把衮衣補。」 2. 修綴一切破損之器物。如:「修補」。唐.杜甫〈佳人〉詩:「侍婢賣珠迴,牽蘿補茅屋。」宋.葉適〈葉嶺書房記〉:「補樓船器甲之壞,以虞寇至。」 3. 救助、幫助。如:「彌補」、「補益」。《詩經.大雅.烝民》:「袞職有闕,維仲山甫補之。」漢.鼂錯〈賢良文學對策〉:「救主之失,補主之過,揚主之美,明主之功。」《漢書.卷五六.董仲舒傳》:「務法上古者,又將無補與?」 4. 填充、填空。如:「填補」、「增補」。《史記.卷二.夏本紀》:「調有餘,補不足。」《漢書.卷八八.儒林傳.序》:「太常擇民年十八以上儀狀端正者,補博士弟子。」 5. 古代官服上的繡飾。《續文獻通考.王禮考.內服冠服》:「上有蟒補,當膝處橫纖細雲蟒。」《警世通言.趙春兒重旺曹家莊》:「撞見一人,豸補銀帶。」 6. 滋養的食物。如:「冬令進補」、「十全大補湯」。 7. 姓。如唐代有補珍珠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