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
異體字

𠀄󵔺󵔷󵔵󵔼󵔳󵔸󵔲󵔻󵔰󵔶󵔹󵔯󵔴󵔾󵔽󵔱

說 明

正  字 A03704 行-09-15
說文釋形

「衛」《說文》作「䘙」。
大徐本:手寫字,宿衞(衛)也。从韋、帀,从行。行,列衞(衛)也。(于歲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宿衞(衛)也。从韋、帀、行。行,列也。(于歲切)

字樣說明 此字段注本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宿衛也。从韋、帀、行。楷書寫法:「行」中作「韋」,「口」之上半作一橫折、一豎、一長橫,豎筆下不出頭;下半作一橫、一豎折,一豎,豎筆上觸於「口」,寫法參「韋」字。「讆」(B04759)、「躗」(B04977)偏旁同此。
注  音 ㄨㄟˋ
漢語拼音 wèi
釋  義

1. 保護、防守。如:「防衛」、「自衛」。《說文解字.行部》:「衛,宿衛也。」《國語.齊語》:「築五鹿、中牟、蓋興、牡丘,以衛諸夏之地。」《後漢書.卷七四上.袁紹劉表列傳.袁紹上》:「閉府門,具車重,載紹家及諸衣冠在州內者,身自扞衛,送到斥丘。」

2. 擔任防護工作之人。如:「侍衛」、「警衛」。《左傳.文公七年》:「文公之入也無衛。」《漢書.卷九九.王莽傳上》:「在中府外第,虎賁為門衛。」《聊齋誌異.卷六.向杲》:「聞汾州有焦桐者,勇而善射,以多金聘為衛。」

3. 古代九服或五服之一。《國語.周語上》:「邦外侯服,侯、衛賓服。」

4. 古代邊境駐兵防敵之地或編制之名。如:「金山衛」、「屯衛」。《周禮.春官.巾車》:「革路,龍勒,條纓五就,建大白以即戎,以封四衛。」《醒世姻緣傳》第九一回:「成都衛千百戶鎮撫,僧綱,道紀,醫學,陰陽,也集了四五十員文武官員,都來參見。」

5. 讚美之辭。《爾雅.釋詁下》:「衛,嘉也。」宋.鄭樵.注:「今時俗訝其物則曰衛。」

6. 箭桿上的羽毛。《儀禮.既夕禮》:「翭矢一乘,骨鏃短衛。」《列子.仲尼》:「引烏號之弓,綦衛之箭。」漢.王充《論衡.儒增》:「楚熊渠子出,見寢石,以為伏虎,將弓射之,矢沒其衛。」

7. 驢之別稱。《聊齋誌異.卷三.胡氏》:「次日,有客來謁,縶黑衛於門。」

8. 國名。為周朝時武王封予少弟康叔,故址約在今河北省南部和河南省北部一帶,後滅於秦。

9. 姓。如漢代有衛青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