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󵒫

說 明

正  字 A03679 虫-11-17
說文釋形

「蟈」《說文》正篆作「蜮」。

大徐本:手寫字,短狐也。似鼈(鱉),三足,以气䠶(射)害人。从虫,或聲。手寫字,蜮又从國。臣鉉等曰:「今俗作古獲切,以為𧈻蟇之別石切。」(于逼切)

段注本:手寫字,短弧也。󰇽(似)鼈(鱉),三足,㠯(以)气䠶(射)害人。从虫,或聲。手寫字,蜮又从國。(于逼切)

 

字樣說明

左半「虫」之下橫筆斜挑,末作一點;右半作「國」:「囗」中作「或」,左下橫筆斜挑,寫法參「國」字。

注  音 ㄍㄨㄛ
漢語拼音 guō
釋  義

1. 蛤蟆。《說文解字.虫部》:「蜮,短狐也。似鼈,三足,以氣射害人。……。蟈,蜮又从國。」漢.劉安《淮南子.時則》:「螻蟈鳴,丘螾出。」宋.蘇軾〈荊門惠泉〉詩:「潀瀉為長溪,奔駛蕩蛙蟈。」

2. 「蟈蟈兒」:節肢動物門昆蟲綱直翅目螽斯科。一種像蝗蟲的昆蟲。身體綠色或褐色,翅膀較短,體型肥大,善於跳躍,吃植物之汁液與花。雄蟲能藉前翅基部摩擦發出清脆聲音,能為害農作物。北方人稱為「蟈蟈兒」,南方人稱為「叫哥哥」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