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󵑭

說 明

正  字 A03656 虫-09-15
說文釋形 「螂」《說文》不錄。
字樣說明 左半「虫」之下橫筆斜挑,末作一點;右半作「郎」︰左作「良」當左偏旁寫法,末二筆改作一點;右作「邑」部偏旁寫法「阝」,三畫,寫法參「郎」字。
注  音 ㄌㄤˊ
漢語拼音 láng
釋  義

1. 「螳螂」:動物名。一種昆蟲。節肢動物門昆蟲綱,全身呈綠色或土黃色,體長,腹部肥大,頭三角形,前胸延長如頸,前肢作鎌形,有棘刺,便於捕獲他蟲。唐.戴叔倫〈畫蟬〉詩:「飲露身何潔,吟風韻更長。斜陽千萬樹,無處避螳螂。」清.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.卷四.槐西雜誌一四》:「螳螂捕蟬,黃雀在後,挾彈者,又在其後。」亦稱為「刀螂」、「螳蜋」、「天馬」。

2. 「蟑螂」:動物名。節肢動物門昆蟲綱直翅目。頭小下垂,身體扁平,有長絲狀觸角。腳粗有刺,後翅呈薄膜狀,折疊藏在前翅下。尾部有二條具感覺作用之尾毛。繁殖迅速,食害衣物、食品,危害居家環境。亦稱為「蜚蠊」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