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 明
正 字 | A03644 |
---|---|
說文釋形 | 大徐本: |
字樣說明 | 左半「虫」下橫筆斜挑,末作一點;右半作「我」︰左作一撇、一豎鉤,左下作斜挑,上橫筆右連於「戈」,寫法參「我」字。 |
注 音 | ㈠ |
漢語拼音 | ㈠é ㈡yǐ |
釋 義 | ㈠ 1. 鱗翅科昆蟲之總稱。與蝶相類而軀體肥大,觸角細長如絲,翅面灰白色,靜止時呈水平放置,大都屬於晝伏夜出。其種類甚多,有天蛾、蠶娥、燈蛾等。同「𧒎」、「䖸」。《說文解字.䖵部》:「𧒎(蛾),蠶化飛蟲。」《梁書.卷四○.列傳.到溉》:「如飛蛾之赴火,豈焚身之可吝。」元.楊顯之《瀟湘雨》第二折:「他走了我一向尋他不著,他今日自來投到,豈不是飛蛾撲火,自討死吃的。」 2. 「蛾眉」之簡稱。唐.溫庭筠〈晚歸曲〉:「湖西山淺似相笑,菱刺惹衣攢黛蛾。」《聊齋志異.卷一.嬌娜》:「畫黛彎蛾,蓮鉤蹴鳳。」 3. 形狀似蛾之寄生物。如木耳又稱為「木蛾」,桑耳又稱為「桑蛾」。 4. 須臾、不久。通「俄」。《漢書.卷九七.外戚傳下.孝成班倢伃》:「始為少使,蛾而大幸。」唐.顏師古.注:「如淳曰:『蛾,無幾之頃也。』師古曰:蛾與俄同,古字通用。」 ㈡ 1. 通「蟻」。如「蟲蛾」、「蛾伏」。《說文解字.虫部》:「蛾,羅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蛾羅見〈釋蟲〉,許次於此,當是螘一名蛾。古書說蛾為𧖕𧕰(蚍蜉)者多矣,蛾是正字,蟻是或體。」《說文解字.虫部》:「螘,蚍蜉也。」《禮記.學記》:「蛾子時術之。」漢.鄭玄.注:「蛾,蚍蜉也;蚍蜉之子,微蟲耳。」《漢書.卷八七.揚雄傳下》:「扶服蛾伏。」唐.顏師古.注:「蛾與蟻同.蛾伏者,言其伏如蟲蟻也。」 2. 姓。《廣韻.平聲.歌韻》:「蛾,姓。《左傳》晉大夫蛾析。」《左傳.僖公十五年》:「蛾析謂慶鄭曰:『盍行乎?』」晉.杜預.注:「蛾析,晉大夫也。蛾、魚綺反,本或作蟻,一音五何反。」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