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𧊧󵐩

說 明

正  字 A03638 虫-06-12
說文釋形 「蛤」《說文》作「手寫字」。
大徐本:手寫字,蜃屬。有三,皆生於海。千歲化為手寫字,秦謂之牡厲。又云百歲燕所化。魁手寫字,一名複累,老服翼所化。从虫,合聲。(古沓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蜃屬。有三,皆生於海。厲,千歲雀所化,秦人謂之牡厲。海蛤者,百歲燕所化也。魁蛤,一名複累,老服翼所化也。从虫,合聲。(古沓切)
字樣說明 左半「虫」之下橫筆斜挑,末作一點;右半作「合」︰「人」下短橫,左右不接邊筆,寫法參「合」字。
注  音 ㄍㄜˊㄏㄚˊ
漢語拼音 ㈠gé ㈡há
釋  義

㈠ ㄍㄜˊ

1. 雙殼綱蛤蜊科蛤蜊屬動物之統稱。殼卵圓形或三角形,殼面光滑具同心環紋,呈黃褐色。斧足發達,側扁。生活於淺水泥沙中,肉味甚美。如:「蛤蜊」、「文蛤」。《說文解字.虫部》:「𧊧(蛤),蜃屬。有三,皆生於海。千歲化為𧊧,秦謂之牡厲。又云百歲燕所化,魁𧊧,一名復累,老服翼所化。」《文選.張衡.西京賦》:「蘧藕拔,蜃蛤剝。」唐.李善.注:「蜃蛤,蚌也。」亦稱為「蛤蚌」、「蛤蠣」。

2. 裝置於屋簷下接雨之器具。

3. 依照圓柱形狀而製成之木質對聯。或稱為「抱柱對」。

㈡ ㄏㄚˊ

「蛤蟆」:「蝦蟆」之別名。動物名。兩生綱無尾目蛙屬。體型類似蟾蜍而較小,色呈暗褐,背有黑點,善跳躍,鳴叫時作呷呷聲,常居於沼澤邊。亦作「蛤蟆」。

︿
TOP